**是泄露自己真实意图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寓于掩饰之中。亮出自己手中的底牌告诉他人,就会自陷于败局。应该以自己的谨慎小心来防范他人算计之心。当对手像山猫般敏锐地窥探你的想法时,你应该像墨鱼一样以障眼法掩饰自己。绝对不要让他人发现你的企图,预见你的意向,无论他们是要阻碍还是迎合你。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73
大部分人都像是一本摊开来的书,让人一览无遗。他们只要有机会就脱口而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而且总是透露出计划与意图。
人们之所以如此有好几个原因:第一,想要谈论个人感受与未来计划是再自然不过而且轻松容易的事,除非你多花点力气控制住自己的舌头,时时监控自己不要说漏了嘴。第二,许多人相信,诚实与开放的态度能赢得别人的真情,同时展现自己美好的本质;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诚实却是一把钝器,不但切不动,血还会流得更多,过分的诚实甚至可能会冒犯别人。
比较审慎的态度是修饰你的言辞,委婉地告诉别人他们想要听的话,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讲自己的感受或粗鄙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好感和敬重。
如果你渴望获得成功,未尝不可尝试训练自己隐藏意图的技巧,娴熟隐藏艺术将让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人性中有一项简单的事实——人类的第一直觉永远是相信外表,常常将表象当成事实。在狄妮娜所教授的欲擒故纵的求爱技巧中,释放出冲突的信息,例如渴求和漠不关心,不仅能让对方摸不着头绪,还会引起渴望拥有你的**。
有效的声东击西策略是,表面上支持一项其实是违背个人情操的主张;俾斯麦就是淋漓尽致地运用了这一招。大部分人会相信你经历了内心重大的转折,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伪装的标的物:表面上追求你其实完全不感兴趣的事物会让你的对手摸不着头绪而犯下各种错误。
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期间,英军将领马尔伯勒公爵打算摧毁一处英国到法国之间的要塞,然而如果他摧毁了这处要赛,法国人就会洞察他要挥军进攻的企图。因此,反其道而行,他占领了这座堡垒,留下部队来防守。表面上看来他似乎只是想要攻占堡垒,然后在法国人反攻时,公爵故意让堡垒重回法国人之手,法军一取回要塞,立刻摧毁了他,因为他们以为公爵为了某个重要原因想要拥有堡垒。现在要塞变成不设防,马尔伯勒得以轻而易举进军法国。
运用这套策略要讲究方法,不要闭紧嘴巴隐藏你的意图,这样会显得鬼鬼祟祟,让人心生怀疑;相反你要不断去谈论你的渴望和目标——当然不是真正的目标,如此一来不但显得友善、开放诚信,也隐瞒了意图,让对手疲于奔命,徒劳无功。
如果你的社会地位让你无法为自己的行为笼罩上一层密不透风的神秘外衣,至少也得学会让自己不要那么清澈见底。你得不时露一手,行为方式不要吻合其他人对你的认知。
这么一来你就迫使周围的人采取防卫姿态,引起他们的关注。
公元前219年至202年,第二次迦太基战争期间,伟大的迦太基将领汉尼拔以他的精明、诡诈闻名于世。在他的领导下,迦太基的军队虽然人数比罗马军队少,却不断以计谋取胜。
然而有一次汉尼拔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大军引领到沼泽地带,背后就是大海,罗马军队又堵住了通向内陆的山隘。罗马将领法比斯欣喜若狂——他终于困住了汉尼拔!于是他在山隘部署了最好的步哨,打算一举歼灭汉尼拔。然而到了深夜,步哨向下望时看见了神秘的景象,大排长龙一样亮光往山顶行进,而且是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的亮光,好似汉尼拔陡然之间兵力增长百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从海上来了援军?在这个区域隐藏的伏兵?还是鬼魂?整座山到处冒出火花。然而,这项妙计成功的关键不是火把,不是火焰,也不是恐惧的声响,而是汉尼拔抛出了一个谜团,抓住了步哨的注意力,令他们惊怖万分。
如果你发现在某些场合自己落入陷阱,被逼到死角,沦于守势,试试一项简单的别人无法轻易解释或解读的行动,也许会创造奇迹。
选择简单的战略,但是执行的方式要令对手不安。你的行动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诠释,让别人摸不清意图,然而不要只是令人捉摸不定,要像汉尼拔创造出无法解读的景象,让你的疯狂行动几乎是无迹可寻、毫无道理、没有单一的解释。这样一来,就将会激起对手的恐惧。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哈姆雷特运用这套策略达到极大的效果,他借着神秘兮兮的行为举止,恐吓了继父克劳迪斯。神秘使得你的权势看起来更强大,你的力量也会更令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