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有时候不必实说(1 / 1)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实话实说”,目的是提倡与鼓励大家说实话。不管身处什么年代,实话实说都是一项优秀的品质,特别是在假话满天飞的情况下,实话实说尤其显得珍贵。

自古以来,古圣先贤就教导人要诚实。诚实,固然重要,但人生若单靠老实,而不知变通,是无法生存的。“事实”和“真实”有时是不同的。

某杂志举行了“谎言是美好的调味料”的征文,据说应征的信件有好几千封。其中选登的文章中,有一篇令人记忆深刻。现简单介绍如下。

9月初开学了,在新的班级,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一个男学生突然站起来,悄悄地走出了教室。

当他回到教室时,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拿着装满水的一个饭盒,站在一个女孩的后面,往她身上浇了下去。座位附近的孩子大叫着纷纷逃避。对这一连串的怪异事情,老师完全不能理解,甚至忘了生气,只是不知所措地站着。

下课后,老师把那个捣蛋的男生叫到办公室,想问出理由,但这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直到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男同学才回答:“因为不喜欢她。”但这实在不能构成课堂淋水的理由。老师没有办法问出真相,只好令这个男同学写份检查并道歉了事。

三年后,这批学生就要毕业了。老师发现淋水事件中的男同学一个人在操场上徘徊,就问他:“现在可以说了吧!告诉我,当初做那件事的真正理由。”结果他有一点尴尬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那天上课时,他发现坐在斜前方的女同学一直坐立不安。最初不明白是什么,后来感觉她好像是忍着想上厕所,不禁为她紧张,心里想怎么不赶快告诉老师呢?可是才一下子该同学就失禁了,地板开始潮湿。一看到这种情形,他马上站了起来……

后来,为了要保护女同学的面子,他不得不说谎,并写检查、道歉。

美国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坦率得令人发窘。

一年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爷爷替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爷爷。”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爷爷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罚邓肯坐在前面的地板上。

在上面两则故事中,第一个故事中的男孩说了谎话,但谁会不为他谎话的幼稚理由而叫好,而感动呢?至于邓肯实话的大煞风景,又有谁会喜欢?邓肯年幼,童言无忌,或可原谅,但在成年人生活中一些看似坦率的实话,有时实在没有必要全部实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在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的故事。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难道不是善意谎言的极致吗?

生活中,如果追求百分之百的诚实,在直来直去的接触中,难免会有人受伤。说话时留点空隙,作为适度的缓冲,人际关系才能顺畅地运转。八分饱的人生哲学提倡:在人与人交流时,不必做到事事都讲“十分”的实话,应该给善意的谎言留二分空间。正如古人所说“责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一样,我们不论是说“谎言”还是说“实话”,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要让别人能接受或是能做到。

处世箴言

病从嘴入,祸从口出。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