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有时需要传达上级精神。这种传达在多数情况下是以会议、讲座、报告形式来传达的。少数领导在作这类演讲时,喜欢拿着文件照本宣科,一二三四五条,将本来就抽象的上级精神、指示讲得干巴无趣,群众听得索然无味,上级精神也大打折扣。而高明的领导在作这种演讲时,紧扣上级精神,丰富讲话的内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这里除了领导者的职业素质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演讲的语言艺术问题。同样的演讲内容,语言艺术运用的好,就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效果就好,否则,效果就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演讲的语言艺术呢?
1.吃透精神,精心准备
就演讲的内容而言,很多行政领导作报告大多是传达上级指示,贯彻会议精神,说明时事政策,介绍经验体会。如果领导仅仅拿文件在大会上宣读一遍,这当然算不上演讲。因为,演讲是一种带有个性特色的创造性的讲话方式,它是领导者本人在对上级精神学习理解、融会贯通后,再将内容重新组织而再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只有理解了、吃透了上级精神,才能抓住重点要害,条理清楚地将精神概括起来,形成具有领导者本人个性的演讲内容和完整的格局、体系。这样的演讲才能达到既符合上级精神,又不是原件的简单翻版或复制。
2.语言要有针对性
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演讲语言应有鲜明的针对性,这是演讲的生命之所在。领导者对这类演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抓住难点、疑点、热点,要敢于触及现实问题。对于那些听众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于那些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导者在报告中必须给以有说服力的回答。如果领导者摸不准听众的思想脉搏,抓不住问题存在的症结,无的放矢,照本宣科地只讲一些笼统的空话,是很难受到听众欢迎的。
3.语言要准确精炼
斯大林曾这样称赞列宁: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述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精炼的语言,不仅可以准确鲜明的表情达意,而且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有个别领导在这类演讲时好哕嗦重复,多冗词赘语,这就好像人手上长出了“六指”,脸上长出了肉瘤,不但显得多余,而且带来害处。对于那些应景的话,对于那些重复的话,要统统删去,不可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