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的要点(1 / 1)

领导演讲纵横 肖胜平 816 字 1个月前

竞聘演讲是为了竞争上岗而发表的演讲,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在企事业单位招聘干部、员工的场合。竞聘演讲的作用是推销自己、说服大众、争取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毫无疑问,这种将“让你干”变成“你要于”、将上面决定改为大家评判的方式,更符合现代的民主理念与历史潮流,更能选出合适的人才。因此,这种通过竞聘演讲来决定是否上岗的方式,会在今后更加普及与看重。每一个在职领导以及想走上领导岗位的人,都不可忽视这种竞争方式。

竞聘演讲和普通的演讲有所不同。简单地说,竞聘演讲的目的非常明确,主题非常集中——那就是“我要如何做船长”,而不是像一般的演讲,可以介绍船的结构,或者告诉人们如何驾船战胜风浪。既然你要当船长,别人也想当,因此,你的演讲要在“我比别人强”上下足工夫,要准确地告诉听众:为什么我比别人更适合。在其他类型的演讲中,演讲者尽管可以海阔天空地谈古论今,说长道短,但一般都不会刻意地“显示”自己的长处,即使是在事迹演讲中,也忌讳毫不客气地为自己“评功论好”。竞聘演讲的不同之处在于,全过程都是听众在候选人间进行比较、筛选。竞聘者如果表现得“谦虚”、“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长处,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可能战胜对手。所以在竞聘演讲中必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尽可能地显示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高人一筹的“优势”来,有时甚至还要把本来是“劣势”的东西换一个角度讲成“优势”。

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一次竞选中,参加过战争的一位士兵约翰·爱伦和参加多次战争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将军在战争中功勋卓著,战后曾任过三次国会议员,而爱伦则显然处于劣势。然而经过一场竞选辩论后,爱伦却击败陶克取得了胜利。我们来看看爱伦是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的。

陶克将军在竞选时说:“诸位同胞们,记得就在17年前的今天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丛林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时,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屡建战功的人。”陶克将军列举自己的战绩,想唤起选民们对他的充分信任。果然激起了一阵掌声和欢呼。

轮到爱伦演说了,他用低缓深沉的声音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名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丛林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之上,来保护他。”他的语音一落,立即引起了选民们更加热烈的掌声。

爱伦作为一个参战的小兵,要和将军比战功显然会处于劣势。所以爱伦避开战功不谈,只选取了战争年代在山上露宿这一个小小的片段。通过这个片段,他让选民们明白了:将军赫赫战功其实是由千万个和自己一样默默无闻的小兵汇成的。他还用事实说明了:在战争年代小兵们,比将军更艰辛与危险。显然,这些话更能打动同样默默无闻的选民们的心。而更巧妙的是:他的话中没有半句诋毁将军战功的词。

在竞聘演讲中,除了向听众展示自己的才华,听众非常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竞聘者任职后的打算。因此,竞聘者在竞聘演讲时,一定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亮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着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措施不一定太多,三五条甚至一两条即可。很多国家竞选总统时,往往是一个上台后要采取的措施就能决定胜负。

相对我们历来的传统,喜欢等待明君“三顾茅庐”者为多,鲜有人能乐意“毛遂自荐”,这可能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有关。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要勇敢而又自信地推介自己,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著名演说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当你充满自信时,你站在演讲台上,面对众人,就应该从容不迫,就应该以最好的心态来展示你自己。当然,自信还必须建筑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自信,才会成为你竞聘的力量,变成你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