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失误以及出现尴尬的情况。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当自己做错了事或误了事的时候,如果遮遮掩掩或者极力辩解,往往会越描越黑。反之,如果能自我解嘲一番,不但可以使自己不会过于尴尬,还可以获得对方的谅解。
古代有个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化解了难堪。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了?”换成瘦子,又可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
由此可见,自嘲时要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很容易妙趣横生。自我解嘲还可以缓解他人的压力,容易赢得别人的喜欢与亲近。
佩迈尔是美国传奇式的篮球教练。他曾带领着欧洲迪鲍尔大学的篮球队在国内比赛获得过39次冠军,许多球迷为之倾倒。可是,他的球队在蝉联39次冠军之后的一次球赛,却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问他打败仗有何感想。他微笑着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有时候,太生硬的语言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相反,把语气放软一点,换一种幽默的说法,则可以增强谈话效果。有些幽默高手,即使遇到令人尴尬的问题,也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一谈话技巧。
在社交活动中,偶尔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不能因此乱了阵脚,慌乱无补于事。如果此时,你能保持镇静,巧妙地运用幽默,给自己或他人搭一个台阶,那么尴尬自然会烟消云散。
可见,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语言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它不仅能展示自我解嘲者的机智、镇静,还能展示其豁达、自信的心态。
自我解嘲要求具备豁达、乐观、超脱的心态,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因为只有足够自信的人才能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夸张,最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
生活中,当你遇到尴尬的场面时,不妨神色自若地自我调侃一下,比如,如果有人说你的个子太高,你不妨说:“哦,上面的空气比较好。”
当然,任何时候用自我解嘲的方式调节气氛,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否则,失了分寸,过了火候,容易让人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