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的方式说明事理(1 / 1)

严肃的话令人肃然,可是往往显得呆板乏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用幽默的方式来说明事理,不但能令人愉快地接受批评或建议,并且能让人体会到言语的优美和风趣。

事实上,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让人过耳不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够说明事理。

老师批评学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这时老师不妨把严肃的批评气氛变得轻松一些,下面这位老师做得不错。

有一位同学在教室里追逐奔跑,教室被搞得乌烟瘴气,其他同学都十分不满。

正巧班主任老师走进来,该同学见了,急忙三蹦两跳,回到自己的位置,双手在桌子上撑着,人弹起来,脚一跨,坐到了椅子上,动作利索极了。

同学们见老师来了,纷纷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批评一下这名调皮的学生。老师见到这样的场面,也很生气。可是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调皮的同学,却笑着说:“同学们,刘翔是2004年奥运会跨栏冠军,2008年刘氏家族又将出现一个跨栏冠军,那就是咱们班的刘杰同学。”

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同学们都笑了,刘杰同学羞红了脸,低着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在教室里乱跑乱跳了。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说:“用风趣的方式处理严肃的问题,比直截了当地处理更易让人接受。”

就像上面那个例子中的老师,面对学生违反班级纪律,不是板起面孔批评他一顿,而是把严肃的话风趣地说,这一方面表现了老师善解人意、宽以待人的品格;另一方面,通过老师风趣的语言,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其实老师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并不是只会批评学生。这能够减轻被批评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老师的用意。

有些时候,把人的名字弄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如果这时开上一个玩笑,就能化解尴尬。

一位姓陈的先生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拜访一位姓周的先生。周先生经常念别字,竟将“陈”字误读作“东”字,迎客时连连说:“东先生请坐!东先生请坐!”

陈先生不动声色,答道:“吉先生不必客气,吉先生不必客气……”

周先生这下不太高兴了,问道:“我本姓周,为何称我为‘吉’先生?”

陈先生从容地回答:“我本姓陈,您为何称我‘东’先生?你割了我的耳朵,我就要剥你的皮呀……”

周先生意识到自己读错了对方的姓氏,连连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