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是交谈的调味料(1 / 1)

应答好比是烹调时所加的调味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比如“为什么”“真的”“是吗”或“可是……”等应答,都可用作加深谈话内容。

但如果应答太频繁,就会像加了过多胡椒粉的汤。相反的,30分钟的谈话,仅仅回答一句“是这样的吗”就变得平淡无味。为使谈话愉快,应该像精致可口的菜肴加适量的调味料一样。

1.应答宜配合谈话进展做变化

只有机械的应答仍不够,还需配合谈话内容。否则任意使用“你说得对”或“原来如此”,恐怕对方会误以为遭人轻视。

因此,应答宜配合谈话进展做变化。当对方说到伤心处,你也如是表现,而对方谈得眉飞色舞,则须表示快乐。如能这般随机应变地应答,可鼓励对方继续表达意见。换句话说,应视情形插嘴,提出问题或加以诱导,那么才能增进谈话愉快的程度。

2.应避免说长议短的应答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闲谈,难免会谈到别人。人的心理很奇怪,明知不是事实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这对遭受批评的人来说,不论别人所言是对是错,同样都会感到困扰。因为这种批评往往是越描越黑,使不存在的事成为现实,所以,应尽量避免说别人坏话。

关于这点,可从一位食品厂推销员的经验略窥一斑。某天,他到一家超市推广新产品,双方谈成生意后,商场负责人答应扩大专柜以增加他的产品销售量。正要离开时,这个负责人突然提到另一家食品厂商的事。

“A公司投入的设备资金庞大,收益却不高。而且听说老板患有心脏病。对于这类摇摇欲坠的公司,我想列入拒绝往来户,或许下次你来时,他们的产品已不在这货架上。比较起来,还是贵公司的经营稳当。”

说完,这老板还不断强调他只是听说的。照老板所说,对那位推销员的公司似乎有利,所以推销员很想发表意见,但随即改变主意,随口说:“是啊,那就糟了。”然后以有事推辞,迅速离开超市。

如此看来,那位推销员的确高人一等。他有责任在身,对方若是顾客,则实在很难应付。如果说“我从不听闲话”,好比在责备对方。回答“你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也会出差错。要是突然改变话题,又会使气氛变得尴尬。

那么,最妥善的方法就像他一样,轻轻松松听完后快溜。如果担心得罪对方而应答,很可能会背负造谣的罪名,因此碰到这种情形须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