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如家庭关系、学习、交往等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感慨,“孩子越来越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差了。”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培养孩子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基础。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了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潘涛然是个乖孩子,可就是太娇气,很容易灰心或伤心,即使家人在他面前说话也要小心翼翼,怕无意间伤害了他。父母感到担心,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呢?
一个周末,爸爸带着潘涛然来到儿童游乐园玩,潘涛然很高兴。在玩了几个游戏后,爸爸指着旋转的过山车对潘涛然说:“你看,那些小朋友玩得多快乐啊!你想不想跟他们一样,体验一下飞的感觉?”
潘涛然羡慕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小声说:“我也想玩,可害怕……”爸爸鼓励他道:“男子汉,怕什么,还有老爸我呢!”潘涛然在爸爸的鼓动下,开始跃跃欲试了。爸爸跑去买了两张票,在潘涛然面前晃着问:“敢吗?”潘涛然被激得头一仰,说:“有什么不敢,走吧!”
过山车开始旋转了,潘涛然被吓得把眼睛紧紧闭上,听着别人的尖叫,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他在心里默念:我是个男子汉,我要勇敢……好像过了很长时间,过山车终于停了,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睁开眼睛,啊,天好像更蓝了,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爸爸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会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良好、安宁的生活环境,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不管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总是给孩子最好的,宁可委屈了自己,也决不委屈孩子。可是,要想让孩子坚强地走好成长的每一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
第一,让孩子学会公平竞争。现在的孩子好胜心强,什么都想得第一。如有个小孩叫高藩,由于她所处的环境,再加上她本人小学时成绩也确实不错,人们把她的优点过于夸大,缺点忽略不计了。在她的印象中,不管在什么方面,别人都不如她。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明白,一个人有成功的地方,也会有不如人的地方,样样都是你第一那是不可能的;同时对孩子的薄弱环节应鼓励他多练习,提供给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会成功,也会失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努力了,都应觉得自豪,而不是只接受成功,拒绝失败。
第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从现实出发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现实,全方位的经受各种情感体验,无论是快乐、自信、希望还是痛苦、失望、拒绝,都让孩子真实地去体验,开放地去经历。
第三,父母要经常关心鼓励孩子。父母每天要抽出一些时间,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谈学习、生活,鼓励孩子不加掩饰地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同时,父母也应该谈谈自己平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如何对待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千万不能大声呵斥或粗暴责问,而应施以更多的关爱,如给孩子安慰,使他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或与孩子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跟他谈心,让孩子主动诉说自己的不幸与委屈,只要父母能认真地听其倾诉,父母充满爱的信任和鼓励,就一定会鼓起孩子的勇气,激发他的自尊和自信,使其尽快摆脱不愉快的情绪,高兴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第四,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作为家长,应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第五,尽量少奉承孩子。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些他应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总是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怕“刺激”孩子,千方百计地帮孩子找借口。这使孩子任性,虚荣。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就是善于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第六,及时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方法是: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其顾虑;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鼓励孩子多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第七,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才能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