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孩子以“悲伤”的眼睛看待世界,而乐观的孩子以“快乐”的眼睛看世界。因此,同样的世界,在悲观的孩子看来,是阴暗的;而在乐观的孩子看来,是光明的。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他们的家长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
有一天,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以为这样便能让孩子的性格有所改变。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家长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这个孩子正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他担心家长会责骂自己。
当家长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家长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在这期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301位伟大人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特征。可见,乐观对孩子是如此的重要——乐观是最为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乐观的孩子更有包容心。他们能以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能体谅他人的难处。与人相处,他们善于换位思考,所以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更能包容别人的缺点,他们不会因为他人曾经伤害了自己就耿耿于怀,跟自己过不去!
乐观的孩子有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尽快走出阴霾;而悲观的孩子往往看不到前路,总觉得生活很惨淡,人生看不到希望,于是消极怠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乐观的孩子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能在生活中不断激励自己的热情,开掘自己的潜能;乐观的孩子,还能吸引和感染周围的人,使他人也变得开朗、乐观起来,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悲观的孩子,不仅仅让自己深陷于情绪的低谷中,忧郁不安,还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没有人喜欢与悲观的人共处,以致自己也过得压抑不堪!
乐观开朗对健康还有益处。乐观的孩子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即使遭遇挫折,他还是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他们会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与挫折作斗争,直到把挫折打败。因此,乐观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这样的孩子,在心态与身体上都更健康。而悲观的孩子,容易滋生出消极的情绪和挫败感,这两种感情有害健康。
乐观还是成功的一大要诀。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就是在点燃孩子对未来、对成功的希望之火。乐观的孩子能从消极中找寻积极的一面,也因此让自己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的“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建议:
第一,勿对孩子控制过严。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第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第三,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家长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家长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四,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第五,让孩子爱好广泛。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以乐在其中。
第六,拥有适度的自信。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第七,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