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难免都会遭遇失败,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一次失败,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在遭遇失败时,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因此,家长有必要教孩子尝试着去学会面对失败。
8岁的凤炎聪明伶俐,和同龄的小伙伴相比,学习和自理能力都显出优势,不怎么让父母操心。但最近凤炎有个不好的苗头,就是一遇到丁点不顺心的事立刻就把不高兴“写”在脸上,甚至大发脾气。比如下飞行棋,只能赢不能输。她掷骰子的时候时常会耍点小花招:冷不丁地瞄上爸爸妈妈一眼,趁其不注意飞快地摆出一个“6”,以便自己一次走得最远;要是碰巧掷了个“1”,立刻抓起骰子嚷开了,“这个不算,重来一次!”如此“用心”的结果,是她几乎每次都欢呼自己得了第一;偶尔败北,便大呼小叫着“不行”、生气地一把将棋推倒不玩了,或者脸憋得通红、满脸泪水地缠住爸爸妈妈再玩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她赢了才心满意足。
诚然,除了故事中的小女孩凤炎,我们还会经常听到父母们的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我们家的孩子不会交朋友,游戏、比赛只能他赢,不能输,现在没有孩子愿意和他玩……”胜败其实乃兵家常事,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这个理,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
其实,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如果能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们就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效应,甚至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愿再尝试。每个孩子都渴望体验成功,失败常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失败产生恐惧,害怕再次尝试,不愿继续接触同样的活动或玩具。由此他可能失去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画不好画或不会画,一到活动区就远远地避开美术区,甚至在别的孩子邀请他参加时,他也会摇摇头走开,只去玩那些他预料自己能胜任的活动或玩具。
第二,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经常性的失败经历,加上他人否定的态度和评价,如批评、漠视、不屑一顾、嘲笑、挖苦等,可能会使孩子轻视自己的能力,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笨”、“不行”。这样的错误认识将影响孩子对自己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他们可能在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时,错误地预料自己会失败。即使在成功时,他们也会觉得成功是偶然的,看不到自己的努力所起的作用。
第三,造成同伴交往困难。同伴是孩子认识自己的重要参照物。从同伴那里,他们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形成对自己和别人的基本看法。失败一方面使孩子失去自信,另一方面则可能使孩子因怀疑同伴不喜欢他或害怕同伴轻视他而对同伴过分敏感。如果同伴确实因他失败而笑话、轻视和疏远他,则会造成同伴关系疏远,或出现同伴交往困难。
因此,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家长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学习、活动总有胜负、输赢,人人都会碰到,因此,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第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失败后的情绪。许多孩子在经历失败以后,很容易就陷入胆怯和过多的自我批评的情绪之中,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一直会懊悔:“如果……可能不会失败”。孩子会因此不断地找理由责备自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经验丰富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处理失败后的情绪,让孩子从失败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第三,家长应该帮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帮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也很重要,如果不知道原因就会始终是一种压力。而且,只有找到失败的原因,孩子才有超越失败的可能。
第四,让孩子学会欣赏胜利者。有些家长为了安慰孩子,有时会在不经意中贬低其他孩子或者流露出对结果的不屑、不满。这些细小的行为都会被孩子观察到,从而影响他们遭遇挫折后的心态。因此,家长应该在引导孩子承认对方的胜利之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对方取得了胜利,最重要的要让孩子自己说出胜利者获胜的原因。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会遇到各种竞争,学会在各种竞争中从容面对,并且欣赏对手,是他们人格完善及其个人魅力的具体展现。
第五,教会孩子提高自己。家长在教会孩子如何欣赏对方的同时,应根据孩子的状况分析他们的优点和弱点,让孩子在竞争中知道如何提高自己。这样,在孩子的眼里,家长不纯粹只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的做法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六,跟孩子一起寻找面对失败的力量。当孩子失败以后,他渴望得到安慰与鼓励,因此,家就成了孩子的避风港湾。这个时候,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当然,除了让孩子在情感上有一种归依感、安全感外,家长还应该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孩子,训练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在失败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