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理学家雷恩沃特小时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够从其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雷恩沃特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说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若有所思地看着老师,没有回答。
老师有点疑惑,就问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雷恩沃特想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可是,您为什么要问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听了雷恩沃特的话,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雷恩沃特说得没错。从数学的角度来说,l加1等于2,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两个人互相帮助,两人的力量就大于他们单个人力量之和。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没有信心,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怕孩子没有经验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因而就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解决。家长这种“舍不得”让孩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仅会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养成。而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它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孩子成才的基本前提。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谈不上有独立性,更谈不上在今后的事业中有所发展。因此,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等。
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就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有句话说:“什么样的家长,教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家长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家长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因此,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家长。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的家长。
第二,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家长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家长不要太热心、太性急,而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第三,培养孩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培养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鼓励孩子凡事常问个为什么。家长要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回答。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不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活动。如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玩具和物品,大人不要生气、谴责。
——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如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孩子向你描述他要造一种带翅膀的汽车,如何在天上飞过去时,家长也可在旁边添油加醋。
——欣赏孩子的自由绘画,多给孩子一些启发式指导。如孩子画汽车,可以问他,汽车是开在田野里还是大城市里?车上有几个人?司机是男的还是女的?
——要让孩子有单独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自己房间专心入迷地玩时,不要随意打断。
总之,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地去想,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有时需要家长思想代替孩子的思想,也应该与孩子一同把两种思想作一比较,让孩子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