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学习优秀的保障(1 / 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感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观察一下那些取得优秀成绩、做事有条不紊的孩子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意力集中,专注能力强。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与其不断操心孩子的成绩,不如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只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他的成绩又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一个白痴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家长,没有人能教育他,只得求助于康复中心。于是,家长把他带到一家儿童教养中心。那里的老师也无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发出像警车呜叫一样的声音,让其他儿童惊吓不已。接着,他的手不断在玩东西,一刻也不休息,连睡觉的时候也在运动他的手。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一天,这个孩子发现地上有支笔,他像平常一样不停地玩着这支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没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干。

第二天起来,他继续画。

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她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

其实,这些线条不是画,但是一个白痴儿童能画出圆、方形的轮廓也足以让人惊讶了。

老师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夺走他手中的东西,而是让他在地上画,或者在地上铺上白纸,让他在纸上画,然后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他都在不停地画,没有人指导他,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10年后,他画的画被人拿到了展卖会,并意外地卖出去了,他得到了16英镑,而且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

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查里·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已卖出1000多幅作品,每幅的售价是2000美元。

很多人感慨一个白痴竟然可以成为画家,其实只因为他的眼里没有其他的**和干扰,只有他的水笔,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有不少孩子从上学开始,家长们不断地接到老师的投诉,上课几分钟后,孩子就开始躁动、说话,上课走神,不知课上讲的是什么,更不知老师所留的作业。有的孩子虽然看似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做功课,但实际上却在神游四方,心不在焉;作业中掉字、错字、错符号现象甚多,读书时错字、丢字也很多,考试中看错题、丢题现象也十分严重。而孩子回到家,学习时也非常不专心,一会看看电视,一会喝口水,一会又要上厕所,总之不磨蹭上几个小时作业是做不完的,一有声响就四处顾盼。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孩子的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孩子的普遍特点。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去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去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第二,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孩子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自然特别关心,更会集中思想聆听、学习,问许多问题,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满意的答案。比如,可以从绘画、走迷宫等入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如果孩子坚持的时间比较长,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孩子,让孩子体验到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的好处。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意的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四,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孩子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家长也应该了解,研究表明,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五,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家长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孩子传授知识。家长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