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1 / 1)

什么是“失败”?按照字典上的定义,“成功”是获得预期的结果,那么,“失败”就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所有的努力换来的也不一定是好的结果,甚至我们可能有许多努力还没有被人看见。同样,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在全球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当很多人才一起竞争有限的机会时,我们应陪伴孩子接受自己的平凡,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体会到即使自己学业不算优秀或在各种能力竞赛中比不上别人,也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尊为“渔王”。然而他年老的时候却非常苦恼,因为他3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于是,他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辩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还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倾己所能,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了他们技术,但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这则故事,虽说简单,但意义深刻,尤其值得家长深思。故事中的渔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正是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故事中路人与渔王的对话,非常清晰地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只传授了孩子技术,但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同时,这则故事也反映出了当前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失败问题上的态度——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最不能容忍的是孩子失败,认为那是无能的体现。

怎样正确对待输赢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竞争行为,因此,竞争最终将是意志力的较量。一般来说,一个人经受的考验越多,承受的困难和压力越大,意志就会磨炼得越坚强,也越不害怕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发展。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但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更是时代的需要。竞争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的,对于孩子的失败、过错,有些家长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冷静,只会骂骂咧咧,随便地将“笨猪”、“没出息”之类的帽子强戴在孩子头上。殊不知,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失败不可耻,失败不可怕,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很多家长往往不敢面对失败,尤其会把孩子的失败看成一种耻辱。

明智的家长不会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也不会痛斥孩子的失败,而是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历练成长,并将困难变为生命中的光环,让孩子不仅成为生活的强者,更成为生活的智者。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开满鲜花,偶尔也会布置着陷阱,当孩子遇到失败时,对他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这时的家长千万不要火上浇油,而应耐心地引导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重新振作起来。

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理解、爱心与耐心。

第一,允许孩子不断尝试新事物与未知事物。家长不要用成人已知的理性来代替孩子的热情,更不能从主观上就不信任孩子是否能够完成,因为孩子是很容易觉察到家长的信心程度。换句话说,当家长对孩子没有信心的时候,由于家长未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孩子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第二,找原因,指方向。失败总有其因,或是主观上不努力,或是客观上存在问题,家长应帮助孩子细细分析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孩子看到胜利的曙光。

第三,多鼓励,树信心。面对孩子的失败,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不失时机的教育引导。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家长的信任和期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励孩子跨越失败的沼泽地,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

第四,有进步,常表扬。在孩子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哪怕是很小的成绩,并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因为表扬和肯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孩子一定能扫除昨日失败的阴影,昂首走向成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