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选购与储存(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511 字 26天前

食用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植物油主要有菜子油、芝麻油(又称麻油、香油)、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橄榄油、玉米油、棕榈油等。动物油又可分为水生动物油和陆生动物油两类。水生动物油主要有鲸鱼油、鲤鱼油、海狗油等,陆生动物油主要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等。我国城市居民以植物油为主,农村居民以动物油——主要是猪油为主。

鉴于当今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是以植物油为主,而动物油大多来自家庭买肥肉自己炼制,这里我们只介绍如何鉴别植物油的优劣。

1.嗅辨

每种植物油都有它特殊的气味,通过嗅觉能辨出油的品种和品质。豆油有较浓的豆腥味,菜籽油有清淡的菜籽香气,卫生油有棉籽味掺杂着火碱味,胡麻油则有些鱼腥气味。把油加温至45~ 50℃时气味更加容易分辨。食用油巾若有哈喇味或臭味,则表明食片用油已变质酸败,不宜食用。

2.尝味

用手指蘸少许油,涂抹在舌头上辨别一下滋味,一般应没有异味、,如带有酸、苦、辣、麻等味,说明油已变质。具有焦煳味的油,质量也不好。

3.看色

食用油多呈淡黄、黄、棕色,品质正常的油脂,一般应该完全透明。

4.加温

水分大的食用油呈混浊状,味道不好又不易储存。可取油或放入锅或放在勺上加温,升至150~180℃时,若油巾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声响,说明油中水分较大;若油烟有钻嗓子的苦辣味,说明油中蛋白质已酸败:质量好的油是泡沫少而又消失快。

5.试验

在瓶内油底部用吸管抽一些油,滴在玻璃上,在油上再滴一滴碘酒,要是油立即变成蓝黑色,就表明油内掺有米汤,因为米汤是淀粉,遇碘即出现蓝黑色。

6.燃烧

将油滴在报纸上,点火燃烧时,如果听到“叭叭”的爆炸声,说明油内含水,

对于买回来的油如果储存时间过长,使油脂变得混浊并产生一种难闻的和刺激喉咙的蛤喇味,这时不仅油味显著异常,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而且食用后还会引起中毒。中毒的原因是油脂酸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脂质,破坏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所致。

防止油脂酸败的基本要求是:①避光贮藏,可用棕色瓶或不透明的盛装贮藏,也可用黑色塑料袋套在油桶上,或放在不见光的橱柜里;②在干燥、阴凉、低温处贮藏,并且要求温度越低越好;③防氧化,盛装油的容器内要装满油,不留多余空间,使尽量排出多余的空气;④在油中即加入丁香、花椒等抗氧化剂;⑤油炸用油不可反复或长期循环使用。炸过两次的油,有害物质多于营养,若不是缺油吃,最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