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从立冬到立春,气候寒冷,中医学认为这段时间是一闭藏的季节,我们在进行食补、药补和食疗时,应该顺其自然,“敛阴护阳”为根本,以潜藏阳气于内为目的,以防寒助阳为主方法。同时,还应根据中医学关于五脏中肾为冬季所主的理论,食疗养生还要注意护肾。因此,在冬季进行食补、食疗应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和生理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冬季宜选用的食物
冬季寒盛,此季应多进食一些温补阳气的膳食,如羊肉、狗肉、韭菜、姜、蒜、麻雀、鸡肉、核桃、粟子等。由于冬季应补肾,黑入肾,所以此季应多吃黑色食品,如黑大米、黑芝麻、黑大豆、黑木耳,古人认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冬月天寒,宜用热食”,因为热食散寒。当然,饮食散寒只是老年人防寒的一个方面。
2.冬季以调养肾气为主
冬季肾水正旺,老人欲求长生,应以补肾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肾有三最的特点:肾气最先,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肾充盛最迟,肾的功能成熟较其他脏腑晚;肾又是最早衰退的。肾是所藏精气维持其他各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气的衰弱,关系到机体的强盛和衰弱,肾气是延年益寿的必要条件。冬季补肾,效果最好。肾分肾阴肾阳,对人体多个脏腑起着滋养润泽作用的为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推动温煦作用的为肾阳,补肾应针对肾阴、督阳虚衰的不同情况进行。肾阳虚常见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烘热、咽燥。肾阳虚常见畏寒肢冷、神疲委顿、腰膝酸软怕冷、耳鸣。老年人以肾阳虚多见,补肾的食物如莲子、枸杞、核桃、粟子、芝麻、桑椹、韭菜、山药、狗肉、鸽肉、乌龟、甲鱼、虾等。补肾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整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3.冬季宜温补
即用性味甘温的食物进补。冬季是进补的大好季节,因冬季新陈代谢低,机体消耗少,吸收的营养物质可以贮藏体内,食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对于加强体质,增加健康有益。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平时食欲较好,精神尚佳,用食补更方便、经济。一般冬季用补,尤以农历冬至开始为宜。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也是老年人调养虚弱病症的最好时机,易于使食物蕴蓄体内而发挥效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进补以甘温滋养为主,主要宜于喜暖怕冷,四肢不温,喜食热饮,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小便清长者,如狗肉、牛肉、羊肉、公鸡、韭菜、牛奶、核桃、虾、龙眼、荔枝、大枣等。如果是偏于阴血不足的老年人,食补应以鹅肉、鸭肉为主,鹅肉具有止咳化痰作用,谚云“喝鸡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此外,甲鱼、乌龟、木耳、海参、鱿鱼都是良好的补品。
4.冬季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1)防虚不受补。本来冬季进补是很好的,但老年人身体太虚弱,就不宜突然猛进大补的食品。中医有“虚不受补”的说法,是说补之太过易产生新病,如浮肿、肥胖、血压升高、食欲不振、腹胀等。
(2)少吃冷食。冷食易败胃阳,导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加之老年人本来就多阳虚,这样会导致身体更加不适,食欲减退。
5.冬季药膳荟萃
(1)鲜韭菜炒蛋
鲜韭菜100克,鸡蛋2个,花生油、盐适量。
将韭菜洗净切碎,鸡蛋去壳与韭菜、盐搅均,炒熟即可。
每天早、晚各1料。连用5~7天为1疗程。
**。症见阳事不举,精液稀薄而少,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
(2)羊肉粥
精羊肉20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大枣10克,粳米100克,葱白2茎,盐少许。
将党参、黄芪、茯苓、大枣煎煮去渣取汤。将羊肉切细,同粳米入药汤中煮粥。粥煮好后下葱白及盐,再煮沸即可。
每天1料,分早、晚食。连用5料1疗程。
大病、重病后,体虚神倦,形寒肢冷,腰腿酸痛,阳事不举,遗精等。
(3)芡实粉核桃粥
芡实粉50克,核桃肉25克,大枣(去核)7枚。
将核桃肉打碎。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粥,加糖食用。
每天1料,分早、晚食。
带下病。症见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或稠粘无臭味,绵绵不断;面色委黄,四肢下温,腰膝酸软,神疲困倦等。
(4)鱼肚薏苡仁粥
鱼肚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30克,葱、姜、酱、麻油适量。
把鱼肚、薏苡仁洗净,葱、姜切碎。将鱼肚、薏苡仁、粳米同煮为粥。粥成时加入姜、葱末、酱、麻油,煮沸即成。
每天1料,连用7料为1疗程。
小儿遗尿。症见遗尿,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
(5)番薯狗肉汤
番薯500克,狗肉500克,生姜、葱、料酒适量。
将狗肉、番薯分别洗净,切小块,与生姜、葱、料酒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清水,隔水炖到狗肉熟烂,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饮汤,吃狗肉、番薯。每天1料。
虚劳症。症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腰痛脚软、心悸、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等。
(6)五加皮牛肉汤
五加皮15克,牛肉150克,黑豆45克,牛大力100克,红枣(去核)10枚。
将牛肉洗净,切块;五加皮、牛大力用纱布包好。黑豆、红枣同牛肉一齐放入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煮至牛肉熟烂,再入五加皮、牛大力布包,趁温用少许油、盐调味即可。
饮汤,吃牛肉、黑豆、大枣。每天1料。
虚劳痹症。症见头晕目眩,手足麻木,甚则痹痛,形寒肢冷,面色少华,口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7)枸杞叶猪肝汤
猪肝120克,枸杞叶100克,蜜枣(去核)6粒。
将猪肝洗净,切小片,用豆粉拌匀;枸杞叶洗净,与蜜枣一起用适量清水煮沸约5分钟,加入猪肝煮熟,用油、盐调味即可。
饮汤,吃猪肝、枸杞叶。每天1料。
肝血虚,视力减退、两目干涩疼痛,或夜盲症等。
(8)猪皮枸杞红枣汤
猪皮100克,枸杞子30克,红枣(去核)20枚。
将猪皮洗净,切成块;红枣、枸杞子洗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炖至猪皮熟烂即可食用。
饮汤,吃猪皮、枸杞子。每天1料。
(9)猪肚黄芪枸杞子汤
猪肚1具,黄芪100克,枸杞子30克,冰糖适量。
将猪肚剖开洗净与余下3味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肚熟烂即可。
饮汤,吃猪肚,分2天佐膳食用。连用3~5料,间断再服。
虚劳症。症见神疲乏力、四肢疲倦、筋骨酸软、胸闷纳呆、大便稀溏、面色苍白、气短声低、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10)枸杞子猪肝汤
枸杞子30克,山药30克,猪肝100克。
将猪肝洗净,切小片;枸杞子、山药洗净,先煮至山药烂,入猪肝煮熟,调味即可。
饮汤,吃猪肝、枸杞子、山药。每天1料。
消渴病。症见消瘦,口渴喜饮,神疲乏力,尿少等。亦可用治肾病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