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药膳宜滋补(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1364 字 26天前

秋季包括立秋到立冬的这一段时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由热转凉,即所谓的“阳消阴长”;二是秋季气候干燥,易发生燥邪之患,影响人的健康;三是昼短夜长,易致人的情绪低落。因此,在秋季进行食补、食疗,应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和生理变化,注意以下几点。

1.秋季宜选用的食物

秋季主燥,燥邪过旺易致人出现口干咽燥、唇裂、皮肤皱纹增加,时欲饮水,故秋季宜选用滋润的食物以调养身体,中医认为,燥邪有温燥和凉燥的区别。温燥主要表现为咽干、鼻燥、皮肤干燥、咳嗽痰少、发热,可选用性寒凉而滋润的食物如百合、白木耳、猪肝、兔肉、梨子、枇杷等。凉燥主要表现为恶寒、头痛、咽干唇燥、咳嗽痰稀,凉燥者应选用性温而滋润的食物如核桃、杏子、桃子、桂圆等。秋季瓜果非常丰盛,种类繁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如苹果、梨子、柿子、葡萄、枇杷。此季最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而维生素大量存在于瓜果、蔬菜中,老年人尤需注意补养,所以此季应选用水分充足,尤其对肺及皮肤有保养作用的食品,如番茄、柿子、甘蔗、萝卜、荸荠、蜂蜜、大枣、鸭蛋、芝麻、糯米、乳品、苹果、梨子等。秋季过后即是严寒,故在选用食品时,不宜太寒凉,以免伤阳败胃,留下后患。

2.秋季以调养肺气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秋天属金,肺属金。秋天天气转凉转燥,从白露节开始,雨水渐少,空气干燥,即秋燥,燥气内应于肺,最易伤人津液,从而引发与肺有关的疾病和征候,如咽干鼻燥,唇枯唇裂,干咳、气促,大便秘结,毛发不荣,皮肤干燥失润,皱纹增多,若阴伤过重则出现痰中带血丝。在饮食调养方面应因护卫肺气和阴液,以“燥者濡之”,食用较多水分而柔润的食物,尤其要多饮水。秋季悲伤过度也最易伤肺,故情志要保持舒畅。老年人的代谢低、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这是肺气不足的表现,应调养肺气。

3.秋季宜滋补

秋季进补有调养生机的作用,食物的选择应以多脂、多液的为好,同时照顾肺气。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麻即芝麻,有良好的润燥作用,“润其燥”是秋的食养保健原则,并不限于芝麻。凡富含水分津液的食品均可食多脂液的食物如核桃、松子、梨子、苹果、柿子、荸荠、枇杷、杏子等,滋补作用较好的如甲鱼、黄鳝、泥鳅、燕窝、桂圆、鸡、鸡蛋、猪瘦肉、乌龟、鲫鱼、海参、海蜇等均可以选食。秋季进补为冬季的到来打下基础,可增强体内应变能力,防止严寒时慢性病的复发。在选用滋补方法时,应注意照顾脾胃因为滋补太过往往会使脾胃功能受损,出现食少、腹胀等。

4.秋季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1)防秋瓜坏肚。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对老年人来说,不能恣意多吃。瓜果一定要洗净,以免病菌传染。瓜果大多性偏凉,易损伤脾胃阳气,易致腹痛腹泻。民谚说:“瓜果虽美,不可多食。”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经验之谈。

(2)要注意防燥护阴。选用食品要忌温,忌燥,忌利,忌散。所谓温,就是太温热的食品不宜吃,如狗肉。所谓燥,就是伤阴辛燥的食品不宜多吃,如辣椒。所谓利,就是导致小便过多,伤及阴液的食品不宜吃。所谓散,就是导致过多出汗的食物不宜吃,如葱。

5.秋季药膳荟萃

(1)杞莲宁神粥

枸杞子30克,莲子肉30克,百合30克,茯苓粉10克,糯米100克,白糖20克。

百合、莲子肉用温水润泡涨大,清水洗净后煮熟略酥。糯米、枸杞子洗净。加入上料中,共煮,熬将成粥时,加入茯苓粉边加边搅,再煮约15分钟,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天1料,分早、晚食。

病后体虚。症见头目眩晕、心悸失眠、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脾虚泄泻、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

(2)枇杷叶粥

枇杷叶25克(鲜者30 ~ 6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

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汤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绒毛,切细后煎汤去渣。加入粳米煮粥,放入冰糖少许即食。

每天1料,分早、晚食。

燥热伤肺。症见身热、干咳无痰、咽喉干燥、心烦、舌质尖边红、苔薄白。

(3)腐皮白果粥

豆腐皮100克,白果15克,粳米100克。

白果去壳及心,与豆腐皮、粳米同煮成粥食。

每天早、晚各1料。

(4)菜梗鸭头排骨汤

烧鸭头2个,排骨450克,大芥菜梗600克,生姜2片。

将烧鸭头、排骨(洗净)斩件:大芥菜梗洗净,切件。同放入锅中,加入生姜,用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饮汤,吃排骨、大芥菜梗。每天1料。

小便不畅、痢疾、咯血、咽痛声嘶、口干舌燥等病症。

(5)沙参麦冬猪瘦肉汤

沙参20克,麦冬12克,莲子30克,猪瘦肉100克。

将猪瘦肉洗净,切小片,余药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3碗煎至1碗,加食盐、味精适量调味即可。

饮汤,吃猪瘦肉、沙参、莲子。每天1料。

肺胃阳伤症。症见身热不甚、口燥咽干、干咳不已、盗汗、舌质嫩红、少苔。

(6)雪梨清燥润肺饮

雪梨1个,杏仁6克,沙参30克,枇杷叶2片(去毛蜜炙),蜂蜜适量。

雪梨捣烂绞汁。杏仁、沙参、枇杷叶煮沸30分钟后,去渣,加入雪梨汁,再煮沸,待凉贮瓶内,分次放入蜂蜜适量饮用。

每天1料,分早、晚食。

燥热伤肺。症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尖边红、苔薄而燥。

(7)乌豆杞子猪肝汤

乌豆100克,枸杞子25克,猪肝200克,沙参30克,生姜(去皮)2片。

将乌豆放铁锅中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猪肝、枸杞子、沙参、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猪肝切块。同放入锅内,加清水煲豆熟烂,调味即可。

饮汤,食乌豆、枸杞子、沙参、猪肝。每天1料,连续4天为1疗程。

身体虚弱、头晕眼花、视物不清、面色苍白、精神疲乏、饮食不佳、腰酸足软等。

(8)银耳冬菇猪胰汤

猪胰1条,猪瘦肉100克,银耳30克,冬菇30克。

将猪胰、猪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稍腌;银耳用清水浸开,洗净,摘成小朵;冬菇用清水浸,洗净,去蒂。将银耳、冬菇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10~15分钟后,加入猪胰、猪瘦肉,文火煲至肉熟,调味即可。

饮汤,吃猪胰、猪瘦肉、银耳、冬菇。每天1料。

肺肾阴亏,虚火内生。症见干咳,咽干口渴或渴欲多饮,或干咳痰中带血等。

(9)腊鸭头颈菜干粥

腊鸭头、颈150克,白菜干60克,粳米120克。

腊鸭头、颈用温水洗净,斩小件;白菜干浸开,洗净,切短度;粳米洗净。共加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粥成,调味即可。

食粥,每天1料。

阴虚内热。症见情绪躁动、睡眠不宁、口干咽痛、口腔溃疡、牙龈浮肿。亦可用治热病后不思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