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药膳宜平补(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1381 字 26天前

春天是一个从复苏中走来,然后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一个各种病菌从复苏中醒来并生机勃勃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比较容易得病。

春季的气候首先是由寒转温,皮肤开泄,人的耐寒能力下降,对寒冷感觉更加明显,故易于受寒。其次是天气多变,温差大,人体不易调节适应,尤其是体弱、病后初愈和老年人。春季是“春报通肝,助长肝气,使肝气旺盛,肝胆火旺”的季节,因此,在春季进行食补、食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春季宜选用的食物

春季宜选用辛甘味,性质平和的食物,这有助于春阳的升发,同时由于春季雨水较多,易致湿邪病症,中医理论认为脾恶湿,湿邪易妨碍脾胃运化功能,故宜选用性质平和兼能利湿、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赤小豆、莲子、山药、大枣、豆浆、橘子、百合、单果、猪瘦肉等,如若严冬刚去则可选用温补而性偏平补的食物,春暖花开之后则可进食性偏凉的食物。

2.春季以调养胃气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肝气旺于春,肝火过旺会尅伐脾胃,故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尤其是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易在春季发作,肝炎的高发季节也是春季,因酸味属木,故春季应少食酸味,多食甘味,以便保养脾胃之气,护卫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健全,也就是消化功能正常,才能更好地将食物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保证营养品能被充分利用。

此外春季还应注意调补眼睛。中医认为肝与眼睛的关系最密切,“肝开窍于目”,肝气旺于此季,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肝肾多有不足,故应注意保养眼睛,根据“以脏补脏”的认识,可以多吃猪肝、鸭肝、鸡肝、兔肝及枸杞苗等。

3.春季宜平补

春季进食,应选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补,即食物的特性不太偏寒,也不太偏热,诸如谷类、豆类、蘑菇、蜂乳、蛋类、猪肉和蔬菜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只要不过量,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影响。此季不宜吃太温热和寒凉的食物,这是因为严寒刚去,阳气升发,身体对自然温差还未完全适应,如果食物的性质过偏,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春季尤其应不吃或少吃发物,如公鸡、鲤鱼、牛肉、猪头肉、猪蹄、虾、鲫鱼、带鱼、笋、黄花菜、桃、杏等,因为春季是宿疾的高发季节,饮食调理失当,会诱发其他疾病。还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也不宜过分吃补药及补品。

4.春季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1)忌辛燥。春季一般不宜选用辛辣温热的食品,以免在春季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伤及人体正气,致人口干舌燥。

(2)防助湿。春季空气中的湿度相对较高,进食应注意健脾祛湿。春季同时也是肝炎的高发季节,当小便发黄、口苦、烦热时,注意利湿渗湿。

(3)忌发物。凡能引发旧病的食物即发物。春季最易引发旧病复发,尤其是皮肤病患者须禁食。发物易动风生火助痰,春季许多食物不宜随便食,特别是患有疮、疖、癣、皮肤瘙痒的人应注意。

5.春季药膳荟萃

(1)人参大枣粥

人参6克,大枣(去核)15枚,粳米50克。

大枣与人参、粳米共煮粥,即可。

每天分2次食,每天1料,可连续1周为1疗程。

气虚月经先期。症见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怠倦,食欲不振,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觉虚无力。

(2)天麻竹沥粥

天麻10克,淡竹沥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天麻切成薄片,与粳米同煮粥,粥熟调入竹沥,白糖即可。

食粥。每天2次,连食7天为1疗程。

肝风痰热症。症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吼鸣尖叫,不久渐苏醒,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3)养心粥

人参10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红枣(去核)10个,糯米150克,红糖适量。

将人参、红枣、茯苓共煎取汁,与糯米同煮粥,调入红糖即可。

每天分2—3次食用,每天或隔天1料,连用6~7料为1疗程,间断再服。

心悸。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结代。

(4)猪肾粥

猪肾1对,草果6克,陈皮3克,砂仁6克,粳米100克。

将猪肾洗净切块,与陈皮、草果、砂仁共煎取汁,入白酒少许,再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即可。

每天分2次食,每天或隔天1料,连用5~7料,间断再食。

脾肾亏虚之痿症。症见下肢痿弱无力、腰脊酸软、眩晕,男性**,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5)山药糯米粥

山药40克,薏苡仁50克,荸荠粉10克,红枣(去核)5枚,糯米250克,白糖25克。

将山药研细;将薏苡仁加水煮至开花,加入糯米、红枣煮至米烂,把山药粉边撒边搅放入锅内,约隔2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加入白糖即可。

上料分2~3次服食,每天1料,3~5天为1疗程,间断后再服。

脾胃虚弱,湿气内阻。症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或妇人白带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绵绵不断,伴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乏力,腰酸,舌质淡、苔白。

(6)人参百合粥

人参3克,百合15克,粳米30克。

先加水煎人参与百合,后下粳米同煮为粥食。

食粥。每天1料,连服3天。

百日咳恢复期。症见咳嗽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减短,咳声无力,痰稀而少,气短声低,唇色淡白,舌质淡,无苔。

(7)枸杞叶猪肾粥

枸杞叶适量,猪肾2对,猪瘦肉250克,粳米250克,葱白5克。

猪肾去臊腺膜后,洗净切成细丁,连同猪瘦肉、粳米、枸杞叶、葱白一起同放入锅,加水适量,煮至肉熟米烂即可。

每天分2~3次食完,每天1料。

肾精衰败之**。症见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白,脉沉迟。

(8)白术猪肚粥

白术30克,猪肚1个,粳米100克,生姜少量。

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生姜煎煮取汁,与粳米煮粥即可。

每天分早、晚餐温热食,每周1—2料。猪肚可适当调味佐食。

虚劳。症见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泄、肠鸣腹痛、妇女白带清稀、口淡无味、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10)木耳腐竹兔肉汤

兔肉250克,黑木耳15克,生姜2片,腐竹1条(约100克)。

将腐竹、黑木耳分别用清水浸软、洗净、腐竹切段;兔肉洗净、切块;起油锅,下姜片,爆香兔肉,加清水适量,下腐竹、黑木耳,用文火焖熟,调味即可。

饮汤,吃兔肉、黑木耳、腐竹。每天一副,连食5~7天为一疗程。

软组织肉瘤溃破出血、肠癌便血、白血病皮下淤斑,属血热血燥者。

(10)菟丝子粥

菟丝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加水煎取汁去渣,入米煮粥。粥将煮成时加入糖,稍煮即可。

每天分2次食,每天1料,常服效果佳。

虚劳。症见面色苍白、腰膝酸软、**遗精、尿频、遗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