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儒学的自我批判并没有终结儒家的价值传统。历史步入近代之后,儒家的价值体系仍然制约着社会的进程。在走向近代(现代)的艰难跋涉中,儒学一再地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回应,并多次重演着挫折与复兴的悲喜剧。这种历史命运深刻地展示了儒家价值体系的复杂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思考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前提。
走向近代(现代)的历史意蕴,在于完成近代化(现代化)[1],这一过程自始便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包括儒家价值体系)曾一再受到传统批判者的抨击。“五四”时期,这种抨击甚至达到相当激烈的程度。然而,也正是在近代,出现了以维护儒家道统为己任的新儒家。这种近乎悖论的历史现象既表现了对儒学意义的不同理解,也蕴含着对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