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玄学取代两汉经学而成为一代显学。从思想形态看,玄学与传统儒学无疑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就其主流而言,则很难说它已完全离开儒学的轨辙。正始玄音的领衔人物之一为何晏,而其主要著作便是《论语集解》;另一玄学重镇王弼虽治《老子》,但同时亦极重视《论语》《周易》;玄学的总结者郭象则也有关于《论语》的著述;这种学术旨趣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玄学与传统儒学的历史联系。如果更深入地考察其思想脉络,则可以进一步看到二者的内在相承。汤用彤先生曾指出:“世人多以玄学为老、庄之附庸,而忘其亦系儒学之蜕变。”[1]这一看法深有见地。[2]当然,随着儒学的玄学化,它本身不可避免地也有所变形,而这种思想折变又以援道入儒及儒道互动的历史趋向为背景。
第六章 援道入儒的价值观意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