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以往的研究,结合中国学校的特点,基于学校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
学业是学校生活的主要方面,也是中国学校非常重视的部分。以往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业情况与网络游戏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进行干预。
(一)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
压力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玩网络游戏是一种流行且方便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形成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压力会增大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性(Mai, Hu, Yan, et al., 2012;魏华,周宗奎,
李雄,等, 2014)。压力除了会直接影响网络游戏成瘾,还会通过逃避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效应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个体的压力越大,越倾向于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压力,也更容易形成网络游戏世界优于现实世界的非适应性认知,个体的成瘾程度也越高。在学校,学业活动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多学生也会体验到学业压力,学业压力越大,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程度也会越高(Mai, Hu, Yan, et al., 2012)。因此,学校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学业压力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并且根据评估情况实施相应的策略来减少他们的学业压力。
(二)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面对情境中的挑战时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的一种知觉和信念。自我效能对青少年的发展和适应具有广泛的作用。以往研究发现,一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傅晋斌, 2009)。学业自我效能感则是指学生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学业领域的表现。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其网络成瘾程度越低(Odaci, 2011)。学校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改变学生归因方法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进行干预。
二、同伴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庭的联系变弱,同时与同伴的联系变强。同伴环境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也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改善青少年同伴关系质量、优化同伴关系结构,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进行干预。
(一)改善同伴关系质量
不良的同伴关系会诱发青少年的各种适应不良,其中也包括网络游戏成瘾。楼高行和王慧君(2009)的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同伴依恋中焦虑可以正向预测网络游戏成瘾。张国华、伍亚娜和雷雳(2009)的研究也发现,同伴疏离程度较高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也较高,同伴疏离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偏好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同伴关系是他们社交关系的核心部分,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高的自尊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会导致低自尊感,还会诱发诸如孤独、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等, 2015;魏华,范翠英,周宗奎,等, 2011;吴姝欣,周宗奎,魏华,等, 2013)。同伴关系不良的青少年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寻求社会交往需求的满足和不良情绪的改善。社会交往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和语音等方式与其他人互动(Przybylski, Rigby, & Ryan, 2010)。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同伴交往受挫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依赖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交往,从而形成对网络游戏的非适应性认知,最终导致网络游戏成瘾。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交活动和培养青少年的社交技能等方式来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从而达到干预网络游戏成瘾的目的。
(二)优化同伴关系结构
虽然以往的研究已经意识到同伴关系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但大部分研究只考察了同伴关系质量的作用(张国华,伍亚娜,雷雳, 2009;楼高行,王慧君, 2009),忽视了同伴关系结构的作用。目前,只有个别研究考察了同伴关系结构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已有研究发现,关系结构对于青少年诸多不良行为(吸烟、酗酒等)都有影响(Mercken, Snijders, Steglich, et al., 2010)。
汪涛、魏华、周宗奎等人(2015)的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中网络游戏玩家的比例越大,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程度就会越高,非适应性认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在个体同伴关系网络中网络游戏玩家的比例越大,同伴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行为可能越多,同伴网络游戏过度使用态度也可能会越强烈,他们也可能会承受更大的同伴压力,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网络游戏成瘾。另外,当线下朋友中的网络游戏玩家的比例较大时,个体社交生活的重心可能会偏向网络游戏。他们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玩网络游戏,即使离开网络游戏,他们也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谈论网络游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更多地通过网络游戏相关活动来满足,社交价值也会更多地通过网络游戏相关内容(等级、装备和技能)来体现,因此就很有可能对网络游戏及其相关内容产生不恰当的、过度正性的评价,即发展出网络游戏非适应性认知。而非适应性认知又是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因素,因此,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中的网络游戏玩家的比例也会通过非适应性认知影响网络游戏成瘾。
上述研究的结果表明,单一的、基于网络游戏的同伴关系结构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建立多样的、丰富的同伴关系结构,使得他们在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远离游戏中的潜在危险。但汪涛、魏华、周宗奎等人(2015)的研究仅仅考察了同伴关系中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例这一同伴关系结构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结构中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不良同伴比例等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
(三)抵御不良的同伴影响
除了同伴关系质量和同伴关系结构,同伴过度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及其同伴压力也会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学校在进行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时也要注重这些方面。
在青少年成瘾行为研究领域,不良的同伴影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有关青少年吸烟、酗酒、吸毒等成瘾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同伴是否具有相应行为、对相应行为的态度以及同伴压力均是青少年物质成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预测变量(林丹华,方晓义, 2003;郑宇,方晓义, 2005)。网络成瘾的研究也发现,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以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均与网络成瘾的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且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通过同伴压力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张锦涛,陈超,刘凤娥,等, 2012)。根据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可通过观察、模仿同伴的行为而表现出相应类似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会因受到群体的奖赏或强化而得到保持或发展。同伴规范影响理论则强调同伴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所形成的规范会对身处其中的青少年产生巨大压力。这一结果提示学校工作者,除了对普遍的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和态度进行管理,对那些有过度网络游戏行为和态度的学生进行监控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的网络游戏行为和态度不仅对自身有不良影响,还会给周围同伴带来负面影响。
三、教师
除了同伴以外,教师也是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相处最多的对象。教师除了会对学生的学业有直接的影响,也会对他们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产生作用。从理论上讲,师生关系、教师监控等方面都会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人专门从教师的角度去研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一)改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等级、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和尊重。现代社会则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内涵,也强调师生的平等相处以及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关怀。虽然很少有研究专门探讨师生关系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但以往的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魏昶、许倩、周莎莎等人(2014)考察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支持越多,留守儿童的网络游戏成瘾程度越低。他们的研究将社会支持分为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而家庭外支持就包括教师支持。余祖伟、孙配贞 (2009)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越高,其网络游戏成瘾程度越低。他们测量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就包括师生关系满意度。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压力的风险,减少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依赖性。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让教师对青少年的约束变得更有效,也能降低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
(二)建立学校互联网使用规范
规范对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需要父母制定互联网使用规范,而学校里面则需要教师制定互联网使用规范。与家庭互联网使用规范相比,学校互联网使用规范可能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因为学校互联网使用规范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情况,而学生之间又会发生相互影响。所以学校制定明确的互联网使用规范,引导学生健康的互联网使用行为,有利于他们在获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远离网络游戏成瘾。
很多研究者考察了心理环境(父母、教师和同伴)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而对物理环境的作用鲜有关注,只有个别研究意识到了物理环境的重要性。有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物理环境和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交通花费时间越多,这个地区的成瘾情况越严重(Cheng & Li, 2014)。还有一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考察物理环境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但也提供了一些线索,如物理环境的混乱程度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控制水平。范筱萌、郑毓煌、陈辉辉等人(2012)发现,混乱的物理环境会使个体自我控制失败,个体会更多地选择美味但不健康的食品。不仅如此,混乱的物理环境还会使得个体在跨期选择中更偏好短期小回报而非长期大回报。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自我控制水平通常更低(何灿,夏勉,江光荣,等, 2012),而且也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徐四华, 2012),因此混乱的物理环境很可能会通过自我控制和跨期选择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多地方都是乱糟糟的,此时考察物理环境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也有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