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和孩子玩着所谓“你输我赢”“我好你不好”的游戏时,不是父母赢孩子输,就是孩子赢父母输。但不论谁赢,最后都会失去权威,不论谁输,输的一方,心里面都充满了怨恨,亲子之间的冲突将不断加深。
其实我们可以改变方式。退一步,采用双赢策略,让大家都开心,也就是这里给大家介绍的第三个方法,即双赢策略。这种方法就是“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输,双方都赢了。当需求冲突产生时,亲子双方共同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不需要强迫对方。这种双赢策略必须被父母与孩子双方接受,这是一种双方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
例如,一个难得的星期天,你想让孩子参加补习班,可是孩子想让你带她去科技馆,冲突就产生了。
如果我们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会让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如果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解决冲突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妈妈:星期天妈妈想让你参加数学补习班,你想去科技馆。我们的意见不一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妈妈不希望强迫你放弃参观科技馆,去参加数学补习班,这样你会不开心。妈妈希望你既能到科技馆看到你比较感兴趣的科技展示,又能参加数学补习班提高数学成绩,我想和你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方法,既能满足你的要求,也能满足妈妈的要求,你看好不好?
孩子:那好吧,我上午去参加数学补习班,下午你陪我去科技馆,不就解决了吗?
妈妈:可是科技馆半天时间可能不够用。
孩子:也是啊,那就这次只去一楼和二楼,三楼以后再去。
妈妈:你认为这个方案能行吗,真的能行吗?
孩子:是的,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方案。
妈妈:好吧,那么我们试一试吧。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案感到满意,我也如此。那你是不是该出发了!
孩子:当然,咱们下午见。
妈妈:好的,下午见,不见不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够看出,当父母与孩子遇到需求冲突的情况时,父母可以请孩子与自己一起寻找某种能令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找到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无须再说服对方去接受,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因为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整个过程,父母提供了信赖与支持,孩子会对所做的决定有一种承诺感和责任心。
没有输家的方法在解决需求冲突中会产生以下好处。
第一,子女参与其中,知道自己的责任,拥有自主性。解决冲突的第三种方法能使孩子拥有更大的执行决策的动力,因为它利用了参与原则。与其他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决策相比,孩子会对他亲自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尽管方法三不能保证孩子总是会积极地执行双方约定好的冲突方案,但是它大大增加了孩子执行这个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孩子会觉得一个用方法三制定的决策也是他们的决策。他们对一个解决方案许下了承诺,并感到有责任执行它。一个更令他们感到满意的事实是,他们的父母不再试图以他们的失败为代价换取自己的胜利。用方法三制定的解决方案常常是孩子自己的主意,自然而然地使孩子更渴望看到这个办法生效。因此就更有强烈的动力去实施和执行这个决策。当孩子感到自己被信任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做出值得信任的行为。
第二,少了敌意,多了爱意。亲子间的双赢策略,引导着父母与孩子真诚努力地共同寻找彼此满意的解决办法。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彼此的爱与温柔。解决冲突的第三种方法被持续使用时,父母会感到孩子与自己的敌意大大地减少了。当家长和孩子共同解决一个冲突,并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他们很少会产生怨恨和敌意,而更多的是彼此产生深深的爱和亲情。亲子之间更加亲密,更能强化和深化双方的关系。面对冲突,双方共同努力,寻找到一致的解决方法时,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彼此都能够、也都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和需求,来考虑并尊重彼此的权益,进而心存感激。
第三,减少权力的需求。亲子双赢策略中,父母所持的是一种尊重孩子需求的态度,但父母同时也尊重自己的需求。解决冲突的第三种方法几乎不需要什么强制执行,因为孩子一旦同意了一种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通常就会执行它,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没有被强迫接受一个不利于他们的解决方案而心怀感激。在使用这种策略的家庭里,孩子的心是坦然开朗的。他们不会有伤害和自我防卫及种种唱反调的行为。因为,孩子清楚地明白他根本不需要去争取权力,就能满足需求,父母的心态亦然。这就是没有人输的双赢策略。
第四,相信孩子有能力。双赢策略给孩子传递一个非常可贵的信息,那就是尊重和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而孩子很喜欢自己受到信赖,并且被平等对待的感受。解决冲突的第三种方法传达给孩子的是,家长把孩子当成年人对待。这个方法令孩子感觉良好,因为他们非常喜欢被信任和平等对待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出现负责任、会思考的特性。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孩子:妈妈……我不喜欢你一直唠叨个没完没了,我比豪豪大,玩游戏的时间应该比他更长一点。
妈妈:你是说,你比弟弟大,却和弟弟玩游戏的时间一样多,这样对你很不公平?
孩子:对!我比豪豪大三岁耶……
妈妈:你觉得妈妈应该……
孩子:应该让我自己选择和决定玩游戏的时间。
妈妈: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担心如果让你随心所欲地一直玩下去,对眼睛不好。
孩子:我才不会呢!
妈妈:而且我也担心不停地沉迷游戏,会让你的功课退步……
孩子:不会……不会……我只不过想比平常多二十分钟。
妈妈:因为你是大哥,应该可以多打一会儿才公平。
孩子:对……就是这种感觉。
妈妈:那你确定不会影响功课和视力?
孩子:我保证。
妈妈:那好,你表现一个星期看看,如果不行,我们再讨论……
妈妈与孩子这样的协议之后,一向抗议、争论不停的游戏时间,在家里画上完美的句点。
笔者向家长推荐在国外被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和家长大为推崇的引导式对话,这是一种辅助对方达成目标的谈话技巧。引导式对话认为“答案就在对方心里”,是沟通时一定要怀有的态度,永远以“认同”对方为最佳沟通策略,并且用心“倾听”,来理解对方、搜集更精确的信息。
如果家长可以熟悉并善用引导式的对话技巧,就可以通过沟通来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因此它是非常值得家长学习的沟通技巧。
一、解决冲突时善于用引导式对话
引导式对话有12个步骤,家长只要熟悉并加以运用即可,不要拘泥于是否真的按照书中所说的一步一步来,或是要把12个步骤全进行完。有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可能只要其中的一步,就足以搞定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一)倾听
本书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倾听的技巧,在此加以补充。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交流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其主体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是诉说者。两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优点。倾听者作为真挚的朋友或者辅导者,要虚心、耐心、诚心和善意为倾诉者排忧解难。用简单的话说,倾听就是仔细聆听,了解对方的想法。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家长把孩子的话听清楚,把孩子的意思搞懂,这就是与孩子沟通最好的起点。
孩子:我太笨了,总记不住数学公式,我永远都没有办法记住那些公式。
妈妈:有些数学公式总是记不住,你觉得很沮丧。
孩子:是的。我们班一个男生自己不想学,还影响别人,下午自习课人家都在学习,就他一个人在那说话,大家都特别讨厌他。
妈妈:自习课上你们班的一位同学说话,影响你的学习,你感到心里很烦,是吗?
上述例子中,母亲很好地倾听了孩子的心声,并且用一个表示情绪的词准确地反映了孩子的情绪,效果很好。父母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经常这么说:“现在心情如何”“你喜欢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懂你的意思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积极倾听能使亲子双方更真切地理解彼此的想法,感受情绪。倾听,对方才会感受到被接纳,才愿意说出心里话。积极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孩子,搜集更准确的信息,共情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最好的帮助方式是:共情而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认同
认同指承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的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部分的心理历程,亦可解释为认可赞同。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认同就是要求家长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接受孩子的想法、态度与举止。只要看到孩子的成长或正向的变化,便立即予以认同、赞赏、肯定。
家长可以这么说:“宝贝,今天起得好早哦”“看到你回来我好开心”“我发现你这次比以前都努力”“你真细心,竟然发现了”“你能开口道歉,很勇敢哦”“你做得真好”。
(三)共情或感同身受
共情也可称为感同身受,是指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让孩子知道你懂他。沟通时,尤其在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会很期盼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家长还能够精确地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加强沟通的意愿。
家长可以这么跟孩子沟通:“我很喜欢你的想法”“真是辛苦你了”“你的确让人不太愉快”“有时候就是会遇到那种事”“在那样的情况下,真是难为你了”“我知道你一定很难过”。
(四)复述
复述就是家长重复孩子说的话。其实复述的过程中有很多技巧是可以用的,如身体语言、语速语调、笑容眼神等。重复孩子说的话,可以让孩子感到你的世界有他的存在。他通常也会把你拉入他的世界。同时,复述也可以给孩子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感受。根据影响力的互惠原则,你也将得到尊重。复述的过程,可以给大脑一个吸收资料、处理信息的时间。
父母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孩子:“做……好累哟。”父母:“嗯!一定很累。”孩子:“大家一起来玩真是开心。”父母:“对啊,真的好开心。”孩子:“我好讨厌那样的事情。”父母:“嗯,真的好讨厌。”孩子:“他这么对待我,我真的好生气。”父母:“就是,那么对待你,真的让人好生气。”
(五)区隔
区隔就是为了澄清事实,用两种不同的观点作为区隔。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孩子不局限在自己的偏执想法中,有机会摆脱原有生硬的思维,做出更好的回应与调整。
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那是你看到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那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还是你单方面的想法呢”“那是事实,还是你自己的解释”“那是你担心的,还是你想要的”。
(六)提问
提问就是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有可能的。提问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引发孩子兴趣的最好方式。家长从不同的观点来提问,可以将孩子的想法用言语加以具体化,这可以激发孩子自主性的行为。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四岁的儿子陪着外公一起去春游,妈妈从背包拿出两个苹果,让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里,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妈妈非常生气。外公却问道:“乖孙儿,告诉外公,你为什么两个苹果都要咬一口呢?”“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外孙回答。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提问的方式,先搞清孩子做这件事的动机,然后再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这么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现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有哪些可能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如果要从当中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完成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七)提供选项
给孩子提供选项时,不要用二选一,最好提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选项。让孩子从多重选项中自己做出选择,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可以这么跟孩子说:“有A、B、C、D等选项,你可以从中选出自己想做的事,你最倾向哪一个?”“现在出现了一、二、三等几个选择,你打算选出哪一个?”
(八)沉默
孩子沉默时,不要急着催促,静静等待孩子再次开口。沉默是用来整理思绪、增进理解的。当孩子不说话的时候,家长应该耐心等待。当然家长也可以用沉默,来让孩子能更充分地思考。家长可以跟孩子这样说:“你慢慢想,没有关系,我会等你”“我休息一下,你再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我”。
(九)鼓励
鼓励就是用正向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支持。正向的语言才是引导沟通长久延续与发展的最佳选择,家长要学会用正向的语言,少用负面的字眼。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嗯,就是这样”“你一定做得到”“风格独特,很不错喔”“你一定可以更加努力的”“我觉得这样不错,继续保持下去喔”“太好了,继续下去肯定行”。
(十)重新建议
重新建议就是家长给孩子提供全新的观点,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家长要提供不同的见解,给孩子有重新思考的机会,让孩子能摆脱既有的思考框架,明白他人的看法有时候是和自己不同的,并试着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走出自我中心的限制。家长可以和孩子这么说:“你如果站在B的角度,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B,对于A所做的事情,你觉得如何呢?”
(十一)赞美
赞美有助于激发孩子行动的兴趣,开发并提升孩子的能力。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先肯定孩子表现优秀的部分,提高孩子在行动中的动机,激励孩子付出实际行动,累积小的成果。认同孩子这一连串的行为。
孩子放暑假了,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一家人玩得很高兴。旅行回来后,爸爸和妈妈忙着上班,八岁的儿子在家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他扫除了地板上的垃圾,擦干净了桌上和窗户上的灰尘,并把凳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妈妈回家见了非常高兴,就表示赞赏儿子的成就和努力。
妈妈:房间那么脏,我真不敢相信你只花了半天工夫就清理得干干净净。
儿子:这是我做的!
妈妈:房间里满是灰尘,你爸爸的杂志、报纸又到处都是!而你能收拾得这么干净,真了不起!
儿子:我把该擦的都擦了,该放好的都放好了。
妈妈:这工作可不轻松。
儿子:是啊!
妈妈:房间里好整洁,看起来就让我心情舒畅。
儿子:是整洁多了。
妈妈:谢谢你,儿子。
儿子:不用谢。
妈妈的话使儿子因为自己的工作而高兴,因为他的成就而得意。这天傍晚,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爸爸回家,要让爸爸看看整洁的房间,好再一次重温一下因为工作完美而带来的得意心情。
(十二)提议
提议就是家长提供新观点,让孩子自己选择。最后家长可以再提出不同的想法,并以温和的方式询问孩子:“我可以提供一个建议吗?”先获得孩子的同意再提供意见,就不至于太过强势,孩子也会比较愿意接受。当孩子接受这么多的交流与引导之后,孩子的思维就会更活跃而全面,这会非常有利于孩子未来与人沟通,成为孩子未来的竞争优势。
家长可以跟孩子这样沟通:“要不要改变平常的顺序,从比较难的功课开始做?”“我可以提出意见吗?要不要找其他人来帮忙?”“只有这一条路可行吗?没有其他的选择吗?”
二、实现双赢的六个步骤
当亲子关系面临冲突时,究竟应该父母迁就子女的意见,还是子女顺从父母的看法?没有输家的方法建议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要做根本上的改变。父母要学会“积极聆听”以及忠实地传达自己感受的技巧,当亲子间发生冲突时,父母能够不以权威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讨论,以找出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样既不需要牺牲任何一方,更不需要使用权威去强制执行,完全由双方坦诚相处,共同决定,如此不但可以发展孩子思考能力,也易于挖掘真正的问题。此外,因孩子参与决定过程,也会自愿地实施双方决定的解决方法。
亲子沟通是一门技巧,父母双方都应接受适当的训练。父母角色需要学习。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也有接受再教育的义务。明智的父母承认做父母要学的跟儿女一样多,亲子一起来学习,这是促进家庭和谐的第一步。
诚然,父母可以学习沟通的技巧,来改善彼此间或亲子间的关系,但是仍需以爱为出发点。无论父母或子女,只要心存对彼此的爱,凡事保持一种弹性和可谅解的态度,则亲子间的冲突、障碍将消弭于无形。
当冲突出现时,亲子双方处理的态度,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其自然、置之不理;二是找出策略、寻求解决。前者是消极的,不去处理问题,而让事情过去就算了。有可能父母会企图以有利于本身的方式调解(因此父母居于胜利地位),也有少数父母为避免纠纷而采用过分宽容的态度放纵子女(子女居于胜利地位)。但此种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终究存在,甚至还会引发将来更多的冲突。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能够使双方均达到不败或双赢的方法,不会伤害到任何一方,也能使冲突在彼此的同意中获得解决。有些家庭的父母可以接受并想使用这种没有输家方法时,却不知道如何入手,并在一开始做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没有输家方法,如何处理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恼人的冲突呢?下面我们结合案例来看实现双赢的六个步骤。
例如,一位母亲13岁的儿子周六从9点到11点在上网玩游戏。母亲担心儿子长时间玩游戏对儿子视力的伤害。因此,母亲叫儿子关电脑,儿子反对,说好不容易有个周六可以放松自己。
以上的情景在我们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时有发生。亲子之间常会有不同的观念与争论出现,通常很快被解决并且被遗忘了。但不幸的是,也可能会发生许多严重的冲突甚至肢体冲突,从而造成亲子之间的愤恨、口角不断、冷漠,而造成紧张的状态及疏离感,形成无法忍受的家庭生活,甚至子女离家出走,家庭破裂……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案例来详细地介绍实施双赢策略的六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认识并界定冲突。父母必须让孩子注意到问题,并且愿意共同解决。父母可以选择适当时机(避免孩子精神状态不佳或有重要事情牵绊时),明白告诉孩子彼此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使用我向信息,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想法、感受、期待,避免责备、否定孩子,让他相信你确实有诚心,想化解彼此的冲突。找出问题(冲突原因),开家庭会议,讨论内容具体,有特定主题,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尊重他人的发言权。当父母要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让他注意问题的存在并愿意来解决问题。所以要留心下面一些状况,才能使过程更顺利。
第一,选孩子不忙或不外出的时间,才不会因被打断或干扰而反抗或生气。
第二,清楚而准确地告诉他问题是什么,不要用试探性的话语做引子。
第三,依照自己实际的感觉告诉孩子,以“我”的信息方式表达。
第四,避免传达“限制”或“责备”的信息。
第五,明白地表示要“一起”找出两全其美的办法,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心诚意的。
以上案例中母亲可对儿子说:“你玩游戏从9点到11点,两小时,这对你视力有很大的伤害,妈妈非常担心!”
在母亲陈述完自己的需求和感觉之后,要积极聆听孩子的需求和感觉,并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需求的了解。如果母亲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请孩子再重述一次。在这个时候,积极聆听是最佳的工具。对于孩子问题的陈述,不批评,也不加以责备。以上案例中儿子的需求主要是“好好放松自己”。
在第一个步骤当中,要用足够的时间来界定冲突,并且使用积极聆听来了解孩子的感觉,特别是孩子的潜在愤怒或抗拒心理。在进入问题解决的下一个步骤之前,母亲和孩子都必须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不要急着进入第二步骤,先确定大家已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也已正确并且一致地陈述出自己的需求了。
第二个步骤:父母可以尝试引导、鼓励孩子先说出他对问题解决的观点,然后再告诉孩子你想到的方法。很重要的是,要秉持平静、接纳的态度,先不对任何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思考各种解决的办法,用脑力激**法,每人至少想出一个解决办法,不管办法可行与否,不能批评别人的意见。寻找出各种解决方法,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先让孩子提出解决办法,父母的办法稍后提出。
第二,不要评价、判断或轻视孩子提出来的方法,此时完全接纳所有的意见。
第三,在孩子提出方法前,不要说什么是不能接纳的。
第四,若孩子没提出意见,可以鼓励其提出。
第五,要大家提出所有可能办法,直到方法都想尽。
这是冲突解决的步骤中,最能发挥创造力的部分。通常我们无法马上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开头的方法往往能激发出更好的解决策略。首先父母请孩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而父母也有足够的时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一点很重要:父母坚信任何事情至少有三种或以上解决方法!
以上案例中母亲可提出:关电脑;休息20分钟后再玩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来代替玩游戏等。
在积极鼓励与聆听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法时,无论如何,要避免批评或评价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法。如果需要的话,母亲及时写下所有的解决方法。
以上案例中孩子可提出:再玩2小时游戏;休息10分钟后再玩1小时;下午玩2小时;上午再玩半小时,下午全家出去爬山等。当双方提出一些合理适当的方法时,或当其中一项解决方法较其他方法为佳时,很显然的,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个步骤:评估并讨论这些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在评估各种解决方法这个阶段,父母与孩子共同评估办法的可行性,挑选出一些比较可能被双方接受的方案。要提醒的是,双方要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如“这办法对我不公平”“我不满意这个办法”。父母可以说“我们来一同看看,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做选择时,父母一定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感觉。
第四个步骤:选择一个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必须是每个人都赞同才行。如果所有的意见和反应的交换都是开放而坦诚的话,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显然较好的解决方法。父母无须将任何的决定视为最终的决定而且是不可改变的。你可以邀请孩子一同试试看这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双方都该对此约定负责,一起把问题解决。
选择和决定最好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第一,不断问孩子:“这个方法可以吗?”“你认为这样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吗?”
第二,不必坚持到最后,决定过程是灵活的。
第三,如果解决方法较复杂,不妨写下来,以免忘记。
第四,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完成它:“这是我们同意的,我们就得遵守。”
在问题解决的这个步骤里,父母必须诚实,同时也希望孩子诚实。双方都必须做些批评性的思考。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中,是否有缺点存在?提出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有的解决方法可能会无效?是否太难实行和实现?它对双方是否公平?在这个时候,请使用积极聆听。
有时候在评估解决方法时,会想到更好的方法,或者会将原先的方法做些修正。以上案例中很有可能一种新的方法包含双方的方法:上午休息10分钟后再玩半小时,下午全家去森林公园玩。在这个阶段,必须双方都承认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法。通常当所有的事实都表露出来时,较优的解决方法就会显露出来。以上案例中母亲可邀请孩子将最终解决方法写下来,再让孩子解释一遍,母亲重复一遍,然后双方愉快地签名!
在这个阶段中,父母请勿犯下列的错误:试图说服孩子或避开孩子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如果孩子无法自由地选择他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法时,孩子可能就不会去实行它。
第五个步骤:实行解决的方法。当亲子双方都明确同意最后的解决方案后,父母要与孩子讨论具体的实行细节。比如,分配做家务活的冲突,可能要讨论:“多久做一次”“什么时候做”以及“做到怎样的程度才合乎要求”。通常决定行动的计划,如何去执行,需要做些什么事,谁去执行,都可能要一一列出。做出决定之后还需拟定细则以便于付诸行动。父母应和孩子讨论:“什么时候谁该做些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而这些该“如何实行”的问题,最好等到大家都完全同意最后的决定后再来讨论。
因为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一回事,而能否实行又是一回事,所以在双方决定解决方法之后,需要立即讨论有关实行的问题——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在哪实施?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花费多少?
最有建设性的态度是:信任孩子。少对孩子提出质疑——如果做不到该怎么办?而多向孩子提供协助——做好,我们还可完善些什么?
然而,如果后来孩子真的无法实行先前双方同意的方案,那么父母可以对孩子传达我向信息。以上案例中母亲可对孩子说:“孩子,你未按我们双方都同意的方法实行,违反了我们双方约定的承诺,妈妈感到特别难过!”同时,母亲也可以向孩子提供建议,以协助孩子按双方协商的计划进行。
母亲切勿陷入命令孩子实行计划的陷阱中。监视孩子和喋喋不休,只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和反抗,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刚开始时孩子会不习惯共同协商的问题解决方式,实行起来可能会较为松懈。母亲可以准备传送我向信息,直到孩子了解母亲不接受毫无进展的态度。
第六个步骤:评估解决方法的效果。执行,而且事后检讨。若发现执行后困难重重或根本行不通,再依上述步骤重新来过,周而复始,一直到大家皆大欢喜为止。不一定所有的决定都会有好的结果,父母要不时询问孩子对这个决定还满意吗?孩子常会做出一个事后难以实行的决定,或是父母发觉很难信守承诺,因为有许多当时未料到的事会发生。并不是所有没有输家的策略都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在实行一段时间后,父母与孩子必须交换对这个决定的想法,看看是否需再加以修正。
并不是所有用“共同协商”找出的解决方法是最好的。有时候母亲或孩子会发现解决方法的缺点,而需要加以修正或删除。
双方都必须了解,解决方法的选择权永远都为双方共同开放。我们要有随时都可以改变的心理准备。双方约定特定时间来讨论解决方法的效果。
以上案例中,如果在步骤六陷入僵局,母亲有必要将需求重新提出来,有时候整个过程必须重新来过。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没有输家的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给予对方参与决策的机会。
第二,减少对方对权力的需求。
第三,留给对方更多思考的时间。
第四,找到最真实的问题。
第五,减少强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