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时,家长先不要着急,可以先找一个长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入手,按照上述给大家介绍的六个步骤来进行。如果孩子不配合,或有抵触,说明孩子已经对家长有很深的成见了,家长应当学会倾听。
沟通的目的在于互相尊重。互相尊重指的是孩子与父母亲能够彼此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会被拒绝。也许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可以表达接纳他们的感受。
一、倾听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沟通的元素主要是“说”,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我说,你听”。其实,“说”只是沟通中较不重要的一环,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
(一)有净化作用的倾听
孩子:妈妈,我讨厌上学,因为全班的同学都欺负我。
妈妈:全班的同学都欺负你?
孩子:对啊!我跟小琪借橡皮擦,她都不肯借我。
妈妈:你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晓珍和我赛跑输了,就说我偷跑。其实我根本没有偷跑。
妈妈:嗯,还有呢?
孩子:老师叫我登记成绩,他们就说我是马屁精。
妈妈:喔……
孩子:作文被老师贴在墙报上,小权就说我是抄来的。其实,我哪有抄。
妈妈:那怎么办?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欺负你。
孩子:其实……也没有啦……不是全班啦……
妈妈:有一半的同学在欺负你。
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啦!
妈妈:至少有十个同学欺负你吧!
孩子:哪有?这次班上全数通过,我当选模范生呢!
妈妈:哦……
孩子:其实就只那三个人啦!因为他们嫉妒我的功课比他们好!可是……也还好啦!上次他们还请我吃冰淇淋,有一次我脚痛,小权还帮我抬午餐呢!
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因此,开启良好的沟通钥匙,要从倾听开始。
(二)反映倾听
什么是反映倾听呢?父母若要使用反映倾听,需先了解人际沟通的过程。
以孩子牙痛为例,孩子为了免除牙痛,他会发出信号,给父母传达某些信息。所以孩子必须选择足以表明“我牙痛”的信号给对方,这种选择的过程称为“选码”。
孩子:牙痛→选码
假设孩子选择的信号是不断地哭喊:“痛!好痛!”这个哭泣的信号就会传送到父母的耳朵里。
孩子:牙痛→选码→痛!好痛!
父母收到信号后,必须经过译码的过程:
孩子:牙痛→选码→译码 母亲:他牙痛
如果父母能正确地从孩子的表情和语言中译出信号所代表的意思,就会知道孩子的哭泣是因为牙痛。万一父母认为孩子在瞎闹、找碴,则完全误解孩子的意思,甚至因此教训孩子一番。如此,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桥梁就会堵塞。
以上描述的情形就是造成亲子沟通不良的原因,往往听者误会了说者的意思,却没有察觉到。
为了避免听者在译码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则需要运用“反映倾听”来与孩子对话。
孩子:(放声大哭)哥哥抢我的玩具。
妈妈:你一定很生气,讨厌哥哥抢你的玩具。
孩子:对啊!
孩子:我们老师根本是个巫婆!
妈妈:你很讨厌你们老师。
孩子:一点也没错,我恨死她了。
孩子:妈妈,我当选模范生了!
妈妈:你看起来很快乐啊!
孩子:嗯……这是很难得的。
以上的例子,父母能够正确地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则以“所言不差”来回应母亲,以证实母亲解码成功。
反映倾听过程中,听者必须试着了解对方感受和想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向对方求证。必须注意的是:听者绝不可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价值判断。听者就像一面镜子,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出来,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了解自己。
二、区分责任
倾听不等于听从和代替解决问题。
妈妈:翔翔,起床啦,上学要迟到了……翔翔,为什么你还不起床呢?再不起来,就来不及了。
一大早,妈妈的情绪就被翔翔赖床的坏习惯弄得糟糕透顶。
过了二十分钟,翔翔还在房里大叫:妈妈……我的运动服呢?我的白袜子?还有那条米老鼠的手帕?
妈妈像陀螺似地忙着帮他找出衣服、袜子和手帕。
翔翔:妈……我的作业本哪去了?
妈妈:在这里,对了,你水彩用具有没有准备,昨天的作业本要带。
翔翔:我不知道啦……我忘记水彩笔放哪里了……
一个早上,母子俩像经历了一场世纪大战一般,好不容易把儿子送出门,妈妈才稍稍喘口气,电话铃响了:妈……帮我送历史书,在抽屉里,快点啦……
如果说“亲情之爱”是为人父母一辈子的甜蜜负担。那么,错误地承揽孩子所有的问题和责任,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斯考克·帕克有句名言: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孩子,他们是上天赐下的礼物,交给我们照顾,但不是永远。
我们学习以倾听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但是,倾听只适用于孩子发生挫折、感伤、沮丧、怀恨及种种负向情绪。而且当问题拥有者是孩子时,倾听的效果才能凸显。如果孩子为父母制造了好多麻烦,给父母带来许多困扰,父母就不能再一味地使用倾听了。因此,为人父母者在遇到问题时,需先冷静地想一想,这是谁的问题。
通常,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太好的妈妈;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孩子常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妈妈。就像上述例子中的翔翔经常忘东忘西的,他妈妈三天两头要送毛笔、作业本到孩子学校去。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造成的。因为,孩子永远不必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房间弄乱了,有父母来收拾整理;功课不好了,由父母去操心;害怕困难时,有父母来帮助。长久下来,自然养成孩子一些不良的习惯。
父母有时候似乎管太多闲事了,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
如何理清问题所有权呢?我认为很多父母在一开始很难意识到“问题的归属”的观念,更别说去选择到底谁该为这个问题负责任了。我们先要知道“有问题者”一词,如“谁有问题”“谁遇到困难”“谁的目的没达到”。“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戈登博士说明其原则如下。
第一,当孩子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孩子有问题。由于孩子的行为没有妨碍到大人,所以不是家长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
第二,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他的行为也不妨碍大人,所以在亲子关系上没问题。
第三,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但是同时也妨碍到大人时,是大人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三项原则,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父母在面对困扰时,可以问一问自己:“这问题有没有干扰或妨碍到我的生活?”“这问题对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伤害,甚至危害到生命的安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不关父母的事,这问题是属于孩子的处理范围。如果孩子与自己的配偶、老师、朋友或兄弟姐妹有了冲突,那么是他们两者间的问题,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无须插手或干涉,父母只要从旁加以引导和注意。
下面就是问题所有权划分的例子。
小杰最近因为和好朋友闹翻了,所以心情很坏,情绪低落。虽然妈妈倾听小杰的诉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小杰处境的了解和同情,但是问题要如何解决呢?小杰的母亲想自己是否要打电话给小杰的好朋友,问问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也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由于这问题并没有干扰或妨碍到小杰妈妈的生活,所以很明显的,这是小杰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妈妈无须插手,以免剥夺了小杰学习的机会。
通常当父母面对问题所有权区分时,要先考虑孩子这种不良问题行为是否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问题所有权该属于谁。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千万不要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如果属于孩子本身的问题,父母并非袖手旁观,可以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是给予忠告,也不是帮助子女解决问题。一般而言,忠告是强加于子女身上的警告,因为那将使子女视其为父母控制他们的意图。而且,忠告也会使子女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三、一个实例
这是笔者在家庭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例比较典型的亲子沟通冲突案例,案例中母子关系比较紧张。母亲这样跟我说:“孩子太叛逆,实在无法沟通,放学回家作业也不写,老师已经有几次打电话到家里,希望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还好,不过在家里实在无法管教,我希望通过咨询,能改变写家庭作业的情况,同时改善母子关系。”
下面是母子间的对话。
妈妈:你每天放学回家就马上写作业,写完了再去看电视不好吗?
儿子:回家了我先看看电视休息一会,再写作业难道不行吗?
妈妈:你天天说看一会儿电视,一看就一小时,我得催你好多遍,你才能写作业,还老是写不完,老师已经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了!
儿子:你老是唠叨个没完,我写作业你老嫌我不用草稿纸,嫌我不认真,嫌我做题慢,嫌我头离书本太近了,这还让我怎么写作业啊?
妈妈:用草稿纸可以多演算几遍,减少错误率有错吗?头离书本太近,对视力不好,这我说过多少遍了?要不是我老提醒你,你早就近视了,看你那些同学们,不是好多都是近视吗?我有错吗?
儿子:你总是对,你总是有理,我认输,成了吧?
妈妈:你看,你看,你这是什么态度啊!
儿子:你说,你说,我态度怎么了!
……
咨询师:我知道你们都有很多的委屈,这么吵,就是吵三天会有结果吗?
妈妈和儿子都说没有!
咨询师:嗯,那既然没有效果,我们就改变一下,听听对方怎么说,同时不打断对方,好吗?
妈妈和儿子都说好!
咨询师给他们介绍了一种没有输家的沟通方法:当父母和孩子遇到了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一起寻找某种令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不同于父母的强迫命令也不同于父母的委曲求全。关键是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想法得到重视,孩子的自尊得到尊重,孩子参与了整个过程,所以执行起来比较愿意,效果比较好!
经过咨询师的讲解,让他们重新沟通!
妈妈:儿子,如果放学之后你看电视休息,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就够了?
儿子:二十分钟到半小时吧!
妈妈:那放学之后就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开始写作业是吧?
儿子:嗯!不过我有个要求,在我写作业时,你不要老是说我,可以吗?
妈妈:用不用草稿纸,按你的想法办,但是头离书本近了,我提醒你一下,可以吗?
儿子:可以,只说一声就行了,好吗?
妈妈:只要你头抬高了,我只说一声!
儿子:好的。
……
一周后咨询师打电话回访,妈妈说孩子比以前听话了,儿子说现在他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了!一个月后回访,母子相处得更融洽了。
双赢的沟通最关键在于双方是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去倾听。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听听对方怎么说,有分歧的地方去讨论,商量解决等,而不是去相互攻击、指责。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戈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宋苗,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叶玉宏.有效沟通改变孩子的一生.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日]汐见稔幸.不吼不叫教孩子:不发火的育儿法.渊博,译.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4.
4.[美]奥黛丽·里克尔,卡洛琳·克劳德.孩子顶嘴,父母怎么办?张悦,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