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戈登在《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中,把解决冲突的两种“非赢即输”的方法称为方法一和方法二,我们在此结合我国的个案进行总结与整理。上述方法中,不管哪种解决冲突的方法都会只能是一方赢,另一方输。
一、方法一:父母赢
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家长决定冲突的解决方案。在选择了解决方案后,家长跟孩子宣布决定,并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接受它。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解决方案,家长就会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试图影响孩子接受他们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样还是说服不了孩子,大多数的家长就会试图运用权力和权威来迫使孩子服从。方法一能使家长达到目的。
下面这一发生于父亲和他16岁儿子之间的冲突就是用方法一来解决的。
儿子:爸爸,我再玩会儿电脑游戏,就去写作业。
爸爸:儿子,你已经玩了半个多小时了,怎么还玩呀。
儿子:我还没有把这个游戏玩完,等我玩完了,我就去学习。
爸爸:玩什么玩,你现在都是高中生了,学习那么紧张,怎么还有时间玩电脑游戏呢?多耽误时间呀!
儿子:没事的,学习和娱乐都要兼得!我马上就玩完了。
爸爸:不行,现在时间就是效率,对于你们高中生而言,时间太宝贵了,你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那样会耽误你的学习,你将来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儿子:好吧,我马上就去学习,但现在我还没有玩完这一局呢?
爸爸:现在,宝贝,你知道如果你不关掉电脑,去你那屋子里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会下降的。请你关上电脑。
儿子:天天就知道让我学习,真是讨厌死了,我不想学习了!
爸爸:你回你的房间,去学习,如果你还继续玩电脑游戏,我就把你的电脑给没收了,以后再也不让你玩了。
儿子:我知道要学习,又不是不学习,但是我马上这一关就要攻下来了,我还不想结束……
爸爸:没有“但是”,如果你不立刻关掉电脑,我就把你的电脑没收。
儿子:(生气地)好吧,你赢了!我关掉电脑,去写作业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上网玩游戏,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玩游戏,认为上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怕孩子会上瘾,于是就不允许孩子上网,亲子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案例中孩子在同父母的对抗中妥协了。家长达到了目的,让孩子关上了电脑。他的解决方案获得成功,尽管小迪不愿意,但是面对家长使用权力(惩罚)进行威胁时,孩子投降了。
但是大量的案例证明,使用方法一解决亲子冲突的结果是,家长将要为“胜利”付出很大的代价。孩子并没有执行这个家长单方面做出的解决方案的动力,因为孩子对这个决定毫无贡献。在制定这个决定时孩子没有任何发言权,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服从命令。多数孩子只是迫于家长的权威,害怕家长的惩罚或责备而被迫装装样子,不会认真地执行。即使孩子被迫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某事,也会对家长产生怨恨,感到不公平,他们的怒气和怨恨针对父母,他们认为自己的坏心情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家长应该为此事负责。
家长用孩子的敌意换回孩子的服从,孩子用怨恨取代爱与亲情。在这种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孩子也有可能产生不服从的情形,甚至会对家长发动身体上的攻击,为亲子关系的持续恶化播下了种子。
不止于此,家长在使用方法一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执行他们的决定,检查、督促孩子的执行情况,在这期间唠叨、提醒几乎是家常便饭。
孩子之所以采用“不合作”的方式,是因为家长通过方法一的决策制定剥夺了孩子的合作机会,家长通过强迫孩子做某事是永远不可能培养他的合作精神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专制、一方说了算的过程中,孩子没有机会发展出自律精神——内心导向的、自发的、负责任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不强迫他们的孩子去做事情,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自律的、具有责任心的人。父母可能更加喜欢听话的孩子,也的确有些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强权时会表现出顺从、服从和恭顺。表面上看,这样的家庭没有争吵,家长说了算,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成为需要依赖外界权威控制自己行为的人。他们的一生会从一个权威人物转向另一个权威人物,为他们的生活寻找答案,或者寻求对他们行为的控制。这些人缺乏自律精神,内在控制力或自我责任感,因为他们从未有机会获得这些品质。
二、方法二:孩子赢
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孩子有他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试图说服父母接受它。如果家长进行抵抗,孩子可能就会试着使用哭闹、在地上打滚、不予理睬等他们的权力迫使家长服从。
下面这一发生于父母和18岁儿子之间的冲突就是用方法二来解决的。
上高三的儿子放学回家了。“哐当”一声他把书包狠狠地扔到自己的书桌上。爸爸听见了,连忙凑过来问:“怎么了,又考砸了吧?”
儿子:你可真是料事如神啊。
爸爸:是呀,明摆着嘛,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以这种状态学习,还手机上网呢!想当初我考大学那会儿,到了这个时候真是分秒必争啊。大家都在努力,所以你现在保持原状就等于在后退,你努力都来不及呢,还……
“咣当!”儿子把自己的房间门摔上了。
爸爸:哎,瞧你这孩子,还摔我,我说错了吗?
妈妈:是呀,你爸不是为你好吗,怎么越来越不懂事了,这孩子!你吃晚饭吧,饭还热着呢。
儿子:不吃了!
爸爸:哎!
妈妈说爸爸:你也是,等他吃了饭再说呀!
爸爸:我说什么了,说得不对吗?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总是胜利,家长总是失败,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通常的情况下,孩子总是会认为,自己能够运用权力压倒家长的权力赢得战争,让父母为之付出代价。这些孩子学会了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说气人的、抗议的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孩子常常是桀骜不驯、无法控制、冲动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力差,常常不尊重他人的财产或感情,只想着从别人那里索取,从来没有想到付出,在家庭中缺少合作精神,很少帮助家里做家务。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对他们要求的让步,以至于他们也希望周围其他的人对他做出相同的让步。但是,孩子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在学校绝大多数的教师所接受的训练都是用方法一来解决冲突。以权威和权力做后盾,就会对这些孩子造成很大的冲击。
使用方法二来解决亲子冲突的结果,孩子常常会对父母的爱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孩子会感觉到他的父母常常充满怨恨、恼怒、对他十分气愤。当他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取类似的信息时,就会感觉自己是被别人遗弃的、冷落的,没有得到别人对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