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巴菲特说炒股要关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1 / 1)

巴菲特说炒股 钟海澜 6601 字 2个月前

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个公司成长率和盈利率的核心报表,巴菲特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读懂了数字背后隐藏的企业发展的秘密,就能对该企业的股票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也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销售成本越少的企业才能成长越快

【巴菲特语录】

在新闻事业方面一样很难增加发行量,虽然广告量略增,但主要来自于夹报部分,报纸版面上的广告却减少了。前者的利润远比后者低,且竞争较激烈,所幸去年成本控制得当使得家庭用户订阅数颇好。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节约成本,尤其是销售成本。因为企业每时每刻都在销售产品,销售成本在整个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所谓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销售的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S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S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总资产约13亿元,年营业额近20亿元。但是随着S公司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其一直沿用的销售模式和业务流程使得销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该公司设立销售分支机构太多,而且机构设置不太合理,浪费了很多资金。此外,该公司规定销售人员差旅费、话费等数额过于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不够节约造成的。这样一来,虽然该公司的营业额增长很快,但是净利润增长率幅度很低,甚至在行业激烈时还出现过只见销量增长不见利润增长的局面。

作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的克莱斯勒有限责任公司,由沃尔特·克莱斯勒在1925年创建,它一度超过福特,成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2009年4月30日,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第一个轰然倒下的汽车业巨头,其罪魁祸首并非金融危机,而是销售成本过高。美国汽车的销售网络从50年前就开始建立,那时的公路交通没有现在这样发达,30公里的路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长的距离,汽车公司不得不在很短的距离内就建立一个特许经销店,以满足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而现在,公路已经建设得四通八达,以往建立的经销网点就显得太密集,管理成本太高了。2006年,克莱斯勒在美国的经销商有3749家,总销售量为214万辆,平均每家卖出570辆汽车;而丰田在美国的经销站只有1224家,总销售量为205万辆,平均每家卖出1675辆汽车。过于密集的销售网点使克莱斯勒产品的销售成本大大提高,而这直接造成两个后果:一方面使产品的价格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用于研发的资金比例少于丰田等竞争对手,最终高昂的销售成本把克莱斯勒逼到了破产。

从上面的案例中不难看出销售成本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只有把销售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够把销售利润升到最高。所以投资者要远离那些销售成本过高的公司,选择那些销售成本比较低的公司。

搞清楚企业长期盈利的关键指标

【巴菲特语录】

根据去年的财报,全国最大的家具零售商Levitz自夸其产品价格比当地所有传统家具店便宜很多,该公司的毛利率高达44.4%,也就是说消费者每付100美元所买的商品,公司的成本只要55.6美元,而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毛利润只有前者的一半。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时,毛利润和毛利率是两个关键的指标。

毛利润是指总收入减去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其他成本,它不包括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折旧费用和利息支出等。例如一件产品的售价为50元,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的成本总和为30元,则该产品的毛利润为20元。

毛利率指的是毛利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100%。巴菲特认为,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如何。如果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在较高的水平,如果企业缺乏持续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于较低的水平。

如果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可以对其产品或服务自由定价,让售价远远高于其产品或服务本身的成本,就能够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毛利率为60%左右,箭牌公司的毛利率为51%,债券评级公司的毛利率为73%,柏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的毛利率为61%。

如果企业缺乏持续竞争的优势,就只能够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来定价,赚取微薄的利润。如果同行采取降价策略,企业也必须跟着降价,这样才能够保持市场份额,但毛利率就更低了。很多缺乏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的毛利率都很低,例如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毛利率为21%,美国航空公司的毛利率为14%,美国钢铁公司的毛利率为17%,固特异轮胎公司的毛利率为20%左右。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毛利率在40%以上,那么该公司大都具有某种持续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公司的毛利率在40%以下,那么该公司大都处于高度竞争的行业。而如果某一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低于20%,那么该行业一定存在着过度竞争。例如航空业、汽车业、轮胎业都是过度竞争的行业。

当然企业的毛利率高并不就一定代表着企业的净利润高。很多高毛利率的企业,将大量的毛利润投入在研发、销售和一般管理上,使得净利润减少很多。另外,有些企业的高额利息支出也吞噬了一部分毛利润。

企业的净利润是企业的运营收入之根本,只有毛利率高的企业才有可能拥有高的净利润。因此投资者在观察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时,可以参考企业的毛利率。

衡量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的高低

【巴菲特语录】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实际销售量停滞不前,其实这也是这个行业普遍遇到的困难,只是过去我们的表现明显胜于同行,现在却一样凄惨。过去四年来我们平均每家分店卖出的糖果数量事实上无多大变化,尽管分店数有所增加,但销售费用同样增加了。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其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都是非常少的。只有懂得严格控制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所谓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而一般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薪金、广告费用、差旅费、诉讼费、佣金等。

有人觉得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这类费用没有多少,不必太计较,其实不然。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这类费用每年都高达数十亿美元,它们对整个公司的运营影响非常大。另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可口可乐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占当年毛利润的比例几乎一直保持在59%,宝洁公司这项比例大约为61%,而穆迪公司的这项比例仅为25%。

巴菲特认为,公司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越少越好。尤其在利润下滑时期,更需要好好控制这类费用,要不然公司就会有倒闭或破产的危险。福特公司最近5年内每年花在销售和一般管理上的费用占到当期毛利润的89%~78%之间,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虽然当期福特公司利润下滑,毛利润变少也是一方面原因,但是在销售额变少的情况下还保持这么高的费用比例,充分说明福特公司的管理机构和销售方式不太合理。如果福特公司不努力减少这类费用的话,公司的利润就会慢慢被吞噬,福特公司就会一直亏损,直至破产或者倒闭。

巴菲特在寻找投资的公司时,他都会挑选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比较低的公司。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将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那这就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例如巴菲特收购的波珊珠宝公司和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就都是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非常低的公司。但这样的公司毕竟是少数,很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比例也在30%~80%之间。但如果一家公司这类费用的比例超过80%,那么投资者几乎就可以不用考虑投资这个企业了;如果某一个行业这类费用的平均比例超过80%,那么投资者几乎可以放弃这一个行业了。

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不容轻视。投资者一定要努力寻找具有低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的公司。一般来说,这类费用所占的比例越低,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

远离那些研究和开发费用过高的公司

【巴菲特语录】

那些必须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都有竞争优势上的缺陷,这将把他们的长期经营前景置于危险中,意味着它们并不太保险。

【活学活用】

巴菲特比较喜欢像可口可乐公司这样产品和几十年前一样的企业,却不喜欢那些不断依靠专利权或者技术领先来维持竞争优势的企业。

在巴菲特看来,这些依靠专利权或者技术领先而维持竞争优势的企业,并没有拥有真正的持续竞争优势。例如很多制药业公司依靠专利权来维持竞争优势,一旦过了专利权的保护期限,这些制药业公司的竞争优势就消失了;而很多高科技公司是依靠技术的暂时领先而在业界取得了主导地位,一旦其他公司也研发出了同样的技术,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也会马上消失。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这些公司必须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在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上,而这样做直接导致它们的净利润减少。

英特尔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特尔公司的优势就在于其半导体芯片技术,几乎80%的电脑上都安装着英特尔的处理器芯片。因为领先的半导体芯片技术,英特尔几乎独霸了处理器芯片市场。尽管英特尔占据着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可是英特尔的经营利润也仅为平均水平。而导致净利润降低的原因并不是英特尔公司的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这类费用在英特尔的毛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于英特尔来说,最大的开支就是研发费用,正是这巨额的研发费用拉低了英特尔的盈利水平。我们可以肯定,英特尔的产品在10年内也绝对不会落伍,但是英特尔还是需要把30%的毛利润用于技术的研发。因为一旦它停止研发,其他同行业的公司就会迎头赶上,甚至超越英特尔的技术,这样英特尔就失去了它的竞争优势。

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默克公司,是一家享誉国际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每年花在研发新药上的费用大约为毛利润的29%,而且由于不断研发新产品,就需要不断重新设计和升级其产品销售计划,以至于每年默克公司需要花费毛利润的49%在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上,这两者加起来就占毛利润的78%了。更糟糕的是,如果默克公司放弃研发新药物,当它的专利权过期时,它的竞争优势也就随之消失了。

和这些依靠专利或技术领先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相比,巴菲特更喜欢那些不需要经常进行产品研发的企业,穆迪公司就是这种类型的企业。穆迪公司是一家债券评级公司,巴菲特一直长期持有着该公司股票。它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很低,只占毛利润的25%,而且它没有研发费用。这就是巴菲特心动的理由。

一般来说,那些必须花费大量资金在研发部门的企业长期经营风险比较大,因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押在技术或者专利上。一旦发生什么技术灾难,它们很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投资者投资时要尽量避开这些需要巨额研发费用的企业。

在企业发展中不能忽视的折旧费用

【巴菲特语录】

当我们在1996年收购飞行安全公司时,该公司的税前营业利润为1.11亿美元,固定资产净投资额为5.7亿美元。我们收购这家公司以来,该公司的折旧费用为9.23亿美元,但资本支出总额达到16.35亿美元,其中多数支出用于让模拟器跟上机型的不断发展。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厂房、机械设备等折旧费。

折旧费是厂房和机械设备等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在企业账目上的体现。一般来说,一项资产某年的折旧费用就是该资产被用在当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收益的那部分资产份额,其实也就是该资产对当期收益的一个成本分配。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折旧费。假设某公司购买了一台芯片生产机,该生产机价值100万美元,使用年限为10年。根据规定,某公司不可以把这100万美元的开支全部计入购买该设备的当期成本,而只能把购买成本按照10年的期限进行划分,每年计入一部分折旧费,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每年在这台生产机上计提10万美元的折旧费。

这台芯片生产机被购买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将体现为100万美元的现金流出和100万美元的工厂和设备资产的增加。在未来的10年里,损益表中每年都会有一笔10万美元折旧费的开支,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工厂和设备资产每年都将减少10万美元。

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在未来10年里该公司可以使用该设备,不需要什么投入,每年的利润中有10万美元被当做折旧费了,向国家税务局上报的利润总额比实际总额也相应减少了。有些人自作聪明,把这些折旧费又计入利润总额中,并制定了一个新的利润指标,即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这样一来企业可用现金就多了,就有能力偿还更多的负债,也就可以为杠杆式收购提供融资。

但巴菲特认为,折旧费本身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开支,不论用什么方式计算利润,都必须把折旧费包括进去。因此巴菲特觉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这个指标的出现,有点故意迷惑投资者的意味。这个指标让投资者觉得公司的利润很高,却忽略生产机的磨损成本。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用虚假的利润获得了很高的财务杠杆,背负很多债务,而当生产机报废的时候,企业很有可能已经无法拿出钱来买新的设备了。

一般来说,越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折旧费所占毛利润的比例越低。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折旧费用大约占毛利润的6%,箭牌公司的折旧费用大约为7%,宝洁公司的折旧费用大约为8%。相反,越是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折旧费所占毛利润的比例越高。例如通用汽车的折旧费用大约占毛利润的22%~57%,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我们不难看出,折旧费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观察要投资的公司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折旧费用这一项,企业的折旧费用所占比例越小,我们投资的风险就越低。

企业的利息支出越少越有投资价值

【巴菲特语录】

去年我用了很大篇幅来讨论美国航空,这家公司今年的表现稍显好转,但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当初签订的特别股投资协议对我们有利。虽然从1994年起本来应该支付我们的特别股股息就已跳票,但是它欠我们的股息每年还是以5%的基放利率加计利息。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对于大多数制造业和零售企业来说,想要得到丰厚的利润,利息支出越少越好。利息支出过多,会吞噬公司的净利润,直接损害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利息支出指的是公司在当期为债务所支付的利息。由于它与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它被称为财务成本,而不是运营成本。利息支出通常可以反映公司负债的多少,负债越多的公司,其利息支出越多。

巴菲特发现,利息支出比例可以用来衡量同一行业内公司的竞争优势大小。通常利息支出越少的公司,其经营状况越好。像在航空业,西南航空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其利息支出为营业收入的9%;而濒临破产的联合航空公司,其利息支出占营业收入的61%;而另一个经营困难的美国航空公司(巴菲特在1995年致股东函里提到的信誉不好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竟然高达92%。

很多人觉得运用财务杠杆是谋求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即使付出较多利息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巴菲特不这么觉得。巴菲特认为,如果利息支出比例过高,就很有可能导致一个公司破产或者倒闭。贝尔斯登银行就是一个例子。2006年,贝尔斯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该年利息支出占营业收入的70%,但到了2007年末,其利息支出已经占到了营业收入的23%。即便贝尔斯登把公司所有的营业收入都用来支付利息,也不足以填补这么大的缺口。最终这个曾经辉煌一时,股价高达170美元的银行在2008年被摩根银行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收购。还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美国有家电视台使用很高的财务杠杆,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甚至达到了其年平均利润的5倍。也就是说,排除电视台运营需要花费的人工、资金和服务等一切成本,那家电视台营运5年才能够支付1年的利息。试想想,企业走到了这步田地,除了倒闭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不同行业的利息支出通常是不一样的。例如消费品行业的公司利息支出比例在10%~30%之间;而在银行业,富国银行的利息支出为营业收入的30%,而这却是美国排名前5名的银行中比例最低的;还有轮胎制造业,是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竞争又很激烈,这个行业的公司通常需要将其营业收入的40%~70%用于利息支出。

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利息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最低的公司,往往是最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对于投资者来说,获得丰厚回报的唯一方法就是投资于这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计算经营指标时不可忽视非经常性项目

【巴菲特语录】

2004年依持股比例,伯克希尔公司可分配到的盈余高达12.2亿美元,这个数字称得上合理,虽然吉列与富国银行因为选择权成本隐含不计而被高估,但同时可口可乐却也提列了一笔非经常性的损失。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时,不仅要看公司的利润金额,而且要看公司的利润结构,即哪些利润是可以持续获得的,而哪些利润是偶然获得的。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我们都应该排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非经常性项目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或支出。非经常性项目包括资产置换损益,资产处置损益,委托投资损益,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债务重组损益,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前期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等。

例如某公司有一个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设备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计提10万美元作为折旧费用。今年是使用该设备的第五年,设备的账面价值为50万美元。因为某些原因公司现在要出售这个设备,如果这个设备以70万美元出售,这个设备出售产生的20万美元收益将被记录在出售资产收益(损失)这个项目中,如果这个设备以40万美元出售,这个设备出售产生的10万美元的亏损也将被记录在出售资产收益(损失)这个项目中。由于公司并不会经常出售生产设备、厂房等,这里出售资产产生的收益或损失都只是偶然性事件,因此就属于非经常性项目。

我们在考察公司的经营业绩时,必须剔除非经常性收益或损失,才能得到公司真正都可以持续的盈利水平。因为如果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收益,公司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就高于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这样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比实际情况偏大;如果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公司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就低于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这样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比实际情况偏小。

例如某家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200万美元,净资产为2000万美元,那么这家公司2008年的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该公司2008非经常性项目收入100万美元,那么账面上的总利润为300万美元,我们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5%;如果该公司2008年非经常性项目损失100万美元,那么账面上的总利润为100万美元,我们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为5%。

投资者在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时,一定要排除非经常性项目这些偶然性事件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然后再来计算各种经营指标。毕竟,这样的收益或损失是不可能每年都发生的。

没有负债的才是值得投资的好企业

【巴菲特语录】

《财富》杂志里列出的500强企业都有一个共通点:它们运用的财务杠杆非常小,这和他们雄厚的支付能力相比显得非常微不足道。这充分证明了我的观点: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能够产生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企业应该靠这些自由现金流就能够维持企业运营,一家优秀的企业是不需要负债的。巴菲特觉得,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负债率低的公司。公司负债率越高,投资风险就越大。另外,投资者也要尽量选择那些业务简单的公司,像上文提到的那些优秀企业,大多数都还在销售着10年前的产品。

在巴菲特看来,能够每年创造高额利润的上市企业,其经营方式大多与10年前没什么差别,巴菲特投资或收购的公司大多都是这种类型的。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每年都在创造着优异的业绩,可是都从事着非常普通的业务。为什么普通的业务还能够做得如此成功?巴菲特认为,这些子公司优秀的管理层把普通的业务做得不再普通。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保护企业本身的价值,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原有的优势;他们总是努力控制不必要的成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尝试研发新产品来迎合更多的顾客。正因为他们充分利用现有产业的地位或者致力于在某个品牌上努力,所以他们创造了高额利润,产生了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且具有极低的负债率。

1987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值增加了四亿六千四百万美元,较前一年增加了19.5%。而水牛城报纸,费区海默西服,寇比吸尘器,内布拉斯加家具,史考特飞兹集团,喜斯糖果公司与世界百科全书公司这七家公司在1987年的税前利润高达一亿八千万美元。重要的是这七家公司的负债比例都非常的低。若把这七家公司视作是一个公司,则税后净利润约为一亿美元,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将高达57%,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艳的成绩。即使在那些财务杠杆很高的公司,你也找不到这么高的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在全美五百大制造业与五百大服务业中,只有六家公司过去十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只有40.2%。正是由于这些公司极低的负债率,才使得他们的业绩如此诱人。

记住巴菲特的话:“好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虽然我们不能仅从一个公司的负债率来判定公司的好坏,但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在极低的负债率下还拥有比较亮眼的成绩,那么这个公司就值得我们好好考虑了。

债务比率过高往往意味着过高的风险

【巴菲特语录】

一些人觉得巨额的债务能够让公司经理人更专注于经营,就像一位驾驶员驾驶着一辆轮胎上插着一只匕首的危险车一样,我们都相信这位驾驶员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开车。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这样的车子本身危险性就很大,一旦车子碰到一个小坑就会造成致命的车祸。而在商业这条大道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想要驾驶着这样一辆车顺利避开所有的坑坑洼洼,实在是太困难了。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并不需要很高的负债率,否则企业面临的风险就比较大,就像一辆不安全的车驶过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一样,处处充满了危机。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一定要尽量避开负债率很高的企业。

现在有很多人信奉负债经营理论。他们认为,负债经营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还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但巴菲特认为,负债经营并不是很稳妥的经营方式。好公司或是好的投资决策,即使不靠财务杠杆,最后也一定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为了一点额外的报酬,就将企业机密信息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下是非常愚蠢的。

1997年八佰伴国际集团宣布破产。闻名于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团发展历史曲折艰辛,充满传奇,它的创始人阿信之子——和田一夫,使八佰伴从一个乡村菜店一步步发展为日本零售业的巨头。在全盛期,八佰伴拥有员工近3万人,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50家超市和百货店,年销售额达5000多亿日元。八佰伴破产发生在亚洲国家地区受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向下调整时期,虽然有种种外部不利因素导致八佰伴经营的失败,然而主要的原因却是八佰伴扩张速度过快,负债过高。据香港八佰伴的年报资料显示,在1988年八佰伴应付贸易欠账只有300多万元,不足1%的营业额。但到1997年,八佰伴拖欠的应付贸易账,已增至近5.5亿港元,相当于营业额的13.5%,总负债更高达10.24亿港元。最终八佰伴不堪重负,以破产收场。

由此可见,负债经营对于企业来说犹如“带刺的玫瑰”。玫瑰上有非常多的刺,你怎么能够确信自己就能小心地不被刺扎到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选择没有“刺”或者非常少“刺”的企业,这样我们的胜算才会大一些。

负债率高低与适用的会计准则有关

【巴菲特语录】

受限的投票权使得我们没法将美中能源的财务状况以非常精确的方式列入财务报表。按照会计准则我们只能按投资比例列出该公司的投资金额及损益,而没办法把该公司所有的资产负债和盈利损益都纳入伯克希尔公司财务报表。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计准则会发生重大改变或者公共事业持股公司法案被取消,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把美中能源所有的财务数据都列入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报表里,当然,也包括美中能源的融资负债的情况。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公司的负债率有多高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财务报表中的账面数字,还要了解该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对于相同的账面数据,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也许就会计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企业负债率。

就拿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公司为例。如果我们单从伯克希尔公司的报表数据来考察伯克希尔公司的负债率,得出的结论就不是很准确。例如美中能源控股公司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公司,通过美中能源公司,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着英国第三大电力公司约克夏电力公司,北方电力公司,美国爱荷华州美中能源公司,肯特河及北方天然气管道输送线等很多公共事业公司的股份。一般来说,这些公用事业股份的营业收入、经营利润、负债率等财务状况都应该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报表中。但是受美国的公共事业持股公司法案所限,能够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报表里的数据只是这些公共事业实际数据中很小的一部分。

美中能源公司的负债率相对来说是高了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也开始青睐负债率高的公司了。巴菲特在2005年伯克希尔年报中提到,伯克希尔公司一般不会负债,只有在三种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负债。第一种情况是需要利用回购协议来作为某种短期投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风险特征的带息应收账款组合而借债;第三种情况是即使一些负债数据显示在伯克希尔公司报表中,但实际负债和伯克希尔公司毫不相干。

巴菲特之所以愿意容忍美中能源公司相对较高的负债率,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美中能源公司的负债相对于公司规模来说并不是很大。即便是在最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其多元化且稳定的公用事业营运也可以累计足够的利润来偿还所有的债务;另一方面,美中能源公司的债务向来就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责任,现在不是,以后也不会是。再者说,美中能源最大的债主就是伯克希尔公司,即使出现了最糟糕的状况,美中能源也不必担心像其他企业一样被人追债。

不同的会计准则能够把同一份数据计算出相差甚远的结果。所以在分析要投资的企业时,一定要尽量了解该公司使用的是哪个会计准则;如果该公司有下属公司,那么一定要注意公司报表中是不是把所有子公司的所有数据都包含在内了。

企业的固定资产越少说明企业越好

【巴菲特语录】

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支出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需要较少固定资产支出的企业也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但伤害程度要小得多。

【活学活用】

公司的房产、生产厂房和机械设备几乎是每一家企业都必备的。一般来说,公司的房产、生产厂房和机械设备的总价值会作为一项资产列示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而这项资产的数据是以初始购置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剩余的价值。巴菲特认为,越是优秀的公司,其房产、厂房和机械设备所占的比例越少。

巴菲特在选择投资的公司时,都会注意公司的房产、生产厂房和机械设备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所占的比例。在巴菲特看来,那些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一般不常更新厂房和机械设备,只有当原有的厂房和设备已经快报废了,它们才会更换一套新的。而那些不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为了迎接时刻存在着的同行的竞争,常常需要在生产设备还没报废之前就更换新的设备,以增强其竞争力。这样看来,反而是没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比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花在更新厂房和设备上的钱更多。长期下来,这笔开支就会为这两个公司带来不同的经营表现。更何况,越是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越有能力用自有资金购买厂房和设备;而没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可能会因为要不断更新厂房和设备的资金缺口而被迫负债。一旦负债,就会把公司的一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利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就会变得更低。

著名口香糖生产商箭牌公司就是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箭牌公司的厂房和设备总资产为14亿美元,负债10亿美元。看起来箭牌公司的债务还挺高的,但是箭牌公司每年能够赚取差不多5亿美元的利润。也就是说,只需要两年时间,箭牌公司就可以把所有负债全部还清。而且,口香糖是一种不需要持续更新的产品,箭牌公司不需要经常更新厂房和生产设备。

和生产口香糖的箭牌公司相比,生产汽车的通用集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通用汽车厂房和设备总价值大约为560亿美元,负债400亿美元。最近几年通用汽车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而对于通用来说,还清这些债务确实还需要一些时日。汽车又是一个需要经常更新的产品,为了应对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通用必须不断对汽车产品进行升级和更新,相应的生产线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配置。这是一笔持续不断的隐形投入,为通用的经营又增加了很多负担。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尽量选择生产那些不需要持续更新的产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就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在更新生产厂房和机械设备上,相对的就可以为股东们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让投资者得到更多的回报。

要把无形资产计入不可测量的资产

【巴菲特语录】

当一家企业被并购后,会计准则要求购买价格优先分摊到有形可辨认资产的公平价值之上,这些资产的总价值(扣除负债后)通常低于实际交易的价格。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差额通常会被归类到“净资产公平价值超过收购成本差额”这一会计类别中。这听起来有些拗口,其实这个会计类别指的就是“商誉”。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如果企业运用资产所产生的盈余高于市场平均报酬率,其价值通常也会通过净资产价值。这些超额盈余的资本化价值就是商誉。在运行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时,不仅要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的价值,还要评估企业的商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巴菲特看来,越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小,企业商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大,超额回报率越高,经济商誉也就越庞大。

喜斯公司是美国最著名的巧克力企业,是巴菲特认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巴菲特常常如此形容喜斯巧克力的无形资产:“假设你去一家商店买喜斯的巧克力,不巧正好卖完了,售货员推荐你购买一种无品牌的巧克力,但你却宁愿再步行几百米去其他商店购买喜斯巧克力。或者你能够2美元购买l盒无品牌巧克力,而你愿意多花1美元购买1盒喜斯巧克力。”巴菲特觉得,这就是喜斯公司的无形价值。

巴菲特在1972年初以2500万美元购买了喜斯公司。当时喜斯公司的账面资产净值约为800万美元,巴菲特多支付的1700万美元就是喜斯公司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但巴菲特依然觉得非常值得。在巴菲特眼里,1972年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会像喜斯那样持续保持25%的有形资产净值税后收益率,而且这是在保守的会计政策和没有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并不是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让喜斯公司产生了如此高的超额回报率,让喜斯公司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正是其无形资产。

巴菲特认为,依据会计准则计算的商誉和公司实际的商誉不能混为一谈。喜斯公司被收购后,每年的会计账目里都会把巴菲特购买商誉的1700万美元作为成本扣减。1982年喜斯公司仅凭大约2000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净值产生了13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这种业绩表明,会计商誉被收购之日起有规律地减少着的同时,喜斯公司的实际商誉却在以坚定的步伐增加。

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重要。投资者在挑选投资的企业时,也要多了解下企业的声誉如何。很显然,靠10元钱有形资产产生1元钱利润和靠1元钱有形资产产生1元钱利润的企业当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