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话,满足客户的占便宜心理(1 / 1)

安迪是一家时装店的老板,最近她正在为一件事情犯愁:店里有几件售价昂贵的貂皮大衣,每件价格3500元,自从进货以来,已经在店里展示了半年多的时间了,却始终一件没能卖出。倒是经常有客人询价,可是都嫌价格高。

安迪想,既然滞销了,只有采用赔本销售的方式,尽快将这批货处理掉算了。无奈之下,她决定让店员小糖给这些大衣写上折价处理的标签。可是,没想到小糖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很有信心地表示,能在短期内把这些积压的高价大衣按原价卖掉,但是要求安迪这些天在店里离貂皮大衣远远的,并且按照她的计划来配合她。安迪一听可以把这些库存清理掉,大喜过望,不仅欣然答应,而且还允诺如果真的成功了,就给小糖加薪。

过了几天,一位女士看中了其中一件貂皮大衣,于是小糖赶忙迎了上来。那位女士向小糖询问价格,小糖装作很抱歉的样子解释道:“我刚刚到店里来工作,还记不得每件商品的价格。您稍等一下,我问问老板。”说完她就冲着商店另一端的安迪喊:“老板,这件貂皮大衣多少钱?”

安迪装作漫不经心地回答道:“5300元!”

小糖马上很诚恳地对那位女士说:“3500元!”

结局也就不须多说了,那位女士心里定是一顿窃喜,认为这个大大咧咧的小店员传错了话,于是快速付了钱后就匆匆离开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收场,每个人都很满足和快乐。

客户不一定爱便宜,但一定爱占便宜。只要客户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不论价格高低,他们都会满怀激动地掏钱买下。上文中的小糖就是抓住了顾客爱占便宜的普遍心理,有技巧地将昂贵的貂皮大衣推销了出去。可见,大多数客户并不会对产品的真实价钱仔细研究,而是想买些能“占便宜”的产品。

“便宜”与“占便宜”这两者有很大不同。一件本身价值50元的东西,客户花5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但如果是价值100元的东西,客户用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客户都想着用最少的价值来换取最好的东西,讲究个“物美价廉”。

然而,老百姓口中经常讲的“物美价廉”,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觉上的物美价廉。销售专家指出:大多数客户,不会去调查某个产品的真实优惠幅度,只是单纯地凭借表面感觉来判断这一桩生意是否划算。就像牙膏一样,超市为它搞促销时,牙膏上经常会绑定一些赠品。其实,赠品并不怎么贵重,最终也会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就是在表面上迎合了客户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所以,要想促成交易,销售人员就要巧妙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

客户对产品都有一个心理价位,如果产品价格低于这个心理价位,或者通过其他促销手段给予客户实惠,客户就会觉得占了便宜,成交也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