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活”话,最好有个目标区间(1 / 1)

双方交易,就要按底价讨价还价,最终签订合同。这里所说的底价并不是指商品价值的最低价格,而是指商家报出的价格。这种价格是可以浮动的,也就是说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围绕底价讨价还价是有很多好处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早上,甲到菜市上去买黄瓜,小贩A开价就是每斤2元,绝不还价,这可激怒了甲;小贩B要价每斤2.5元,但可以讲价,而且通过讲价,甲把他的价格压到了每斤2元,甲高兴地买了几斤。此外,甲还带着砍价成功的喜悦买了小贩B几根大葱呢!

同样都是2元,甲为什么愿意磨老半天嘴皮子去买要价2.5元的呢?因为小贩B的价格有个目标区间——最高2.5元是他的理想目标,最低2元是他的终极目标。而这种目标区间的设定能让甲讨价还价,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如果想抬高底价,尽量要抢先报价。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例子就是,卖服装有时可以赚取暴利,聪明的服装商贩往往把价钱标得超出进价一倍甚至几倍。比如一件皮衣,进价为1000元,摊主希望以1500元成交,但他却标价5000元。几乎没有人有勇气将一件标价5000元的皮衣还价到1000元,不管他是多么精明;而往往都希望能还到2500元,甚至3000元。摊主的抢先报价限制了顾客的思想,由于受标价的影响,顾客往往都以超过进价几倍的价格购买商品。

在这里,摊主无疑是抢先报价的受益者。报价时虽然可以把底价抬高,但是这种抬高也并不是无限制的,尤其在行家面前,更不可大意。下面案例中的销售员觉得自己的产品正好是对方急需的,而将价格任意抬高,最终失去对方的信任,导致十拿九稳的交易失败,对销售员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教训。

某公司急需引进一套自动生产线设备,正好销售员露丝所在的公司有相关设备出售,于是露丝立刻将产品资料快递给该公司老板杰森先生,并打去了电话。

露丝:“您好!杰森先生,我是露丝,听说您急需一套自动生产线设备。我将我们公司的设备介绍给您快递过去了,您收到了吗?”

杰森(听起来非常高兴):“哦,收到了,露丝小姐。我们现在很需要这种设备,你们公司竟然有,太意外了……”

(露丝一听大喜过望,她知道在这个小城里拥有这样设备的公司仅她们一家,而对方又急需,看来这桩生意十有八九跑不了了。)

露丝:“是吗?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杰森:“你们这套设备售价多少?”

露丝(颇为扬扬自得的语调):“我们这套设备售价30万美元……”

杰森(勃然大怒):“什么?你们的价格也太离谱了!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咱们的谈话就到此为止!”(重重地挂上了电话)

如果你在和客户谈判时,觉得不好报底价,你完全可以先让对方报价。把对方的报价与你心目中的期望价相比较,然后你就会发现你们的距离有多远,随之调整你的价格策略,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双方都满意的。切忌报价过高,尤其在行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