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为了说服客户,如果只靠我们个人的人力、财力、物力会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巧借第三者的言语或威信,那事情就会变得很好办了。
有一位推销员为了推销吸尘器,他知道某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去拜访,非常巧妙地说了几句这样的话:
“这次能找到你家,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代他向您问好……”
“说实在的,第一次见您就使我十分高兴……听王局长说,你们的公司还没有吸尘器……”
第二天,他再向该公司推销吸尘器便成功了。这位推销员的高明之处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借人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的迂回攻击法,令对方很快就接受了。
社会纷繁复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能时刻保持那么高的警惕去辨别真假?因此,很多人就可以抓住机会,获得成功。
一天,一位办理房地产转让的房产公司推销员来到一位朋友家,带着朋友的介绍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就听他讲开了:
“此次幸会,是因为我的上司赵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时,务必请先生您在这本书上签名……”边说边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于是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来。在这里,赵科长的仰慕和签书的要求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朋友进行恭维,使他开怀。
此种情况,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话去做。这种办事的手段,确实令人难以招架。
素不相识,陌路相逢,我们应学会如何让所求之人了解你与他是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虽然十分牵强,但一般人不驳朋友的面子,也不至于让你吃闭门羹。这是一条与客户建立亲切关系的捷径。
与客户打交道,通过第三者的言谈,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愿望,在办事过程中是常有的事。人们会不自觉地发挥这一技巧,比如:“我听同事老张说,您是个热心人,求您办这件事肯定错不了……”等等。但要注意,这种话不是说说而已的,也不能太离谱,一定要事先做些调查研究。
为了事先了解对方,可向他人打听有关对方的情况。第三者提供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与被求者的初次会面有重大意义时,更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对方的资料。但是,对于第三者提供的情况,也不能尽信,还要根据需要有所取舍,结合自己的临场观察、切身体验灵活应用。同时,还必须切实弄清这个第三者与被托付者之间的关系。否则,事情很可能就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