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谬误(1 / 1)

从前,有一个少年要到邻村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由于地处荒僻,大山里难免有野兽出没,所以少年临行前,家人一再嘱咐他说:“如果在山上遇到野兽,千万不要惊慌,只要爬到离你最近的树上,野兽就奈何不了你了。”少年将家人的嘱咐牢记在心,一个人独自上路了。

进入大山后,少年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一段路,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没的痕迹,不禁在心里琢磨:人老了就是爱杞人忧天,哪有什么野兽啊,父母的担心真是多余!他放下心来,哼着小调慢慢地向前走去。少年放松警惕还不到五分钟,就突然看到路前方有一只猛虎正虎视眈眈,好在他还算沉得住气,没有在最后关头乱了手脚,想起了家人的绝招,慌忙爬到离他只有三步之远的一棵松树上。

那只猛虎看着眼前的美餐怎会轻易放手,在树下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了命地往树上跳。少年哪经历过这种场面?本想着紧紧抱住树干就好,可没想到因为毫无心理准备,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不偏不倚刚好掉在围着树转圈的猛虎背上。

事已至此,少年别无办法,只得抱住虎身不放,避免与虎口相对就是上策。而老虎虽说是林中之王,可它毕竟是低级动物,不具备分析能力,面对突然落到自己身上的庞然大物,它丝毫没有发现这就是刚爬到树上的自己的美餐。老虎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有一个路人看到“人骑虎”这一壮观的场景,不知当中缘由,十分羡慕虎背上的少年,对骑虎少年赞叹不已:“你真是勇敢,骑着老虎就是威风啊!”

骑在虎背上的少年真是苦不堪言:“老兄,你别看我骑在老虎身上,看起来威风凛凛,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惊恐万分,害怕得要死呢!”

后来,人们多用“骑虎难下”来说明局中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博弈论专家有时也将骑虎难下博弈称之为协和谬误。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政府合作投资,共同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协和飞机。设计初衷是使该飞机的机身要大,外观要豪华并且飞行速度要快。但是随着研究开发的步步推进,两国政府均发现这项开发的耗费实在是太大了。若对其继续追加投资,花费会急剧攀升,超出预算很多,更使人恼火的是这巨大付出的背后却是一个未知数:飞机的这种设计定位不知能否适应市场。而若现在就停止对其的开发投资,那更是意味着先前的投资都将彻底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在越来越近的可能成功的紧要关头,他们更是无法下定决心停止对研制工作的投资,而选择了坚持到底。

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了,但“成功”仅仅是指它作为一项研究项目成功了,而并不是指它作为一架载人客机成功了。该飞机因油耗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缺陷,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使得英法政府为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若在研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两国政府就果断地放弃飞机的后期开发投资,就会减少损失,但他们没能做到。

作为处世的上策,我们最好是避免进入欲罢不能的困局中。如果因某种原因陷入了这样的博弈,那我们就要以某种方式诱使对方先退出,使对方承担退出的损失;如果确实无法迫使对方退出,自己及时抽身,尽早退出,才是明智之举。但是,博弈参与者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