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博弈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似乎证明了在某种情况下,你越不理性,就越有可能成为赢家,得到理想的结果。在这局博弈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倾向于退避让路的一方称为“胆小鬼”,而把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一方称为“亡命徒”。当然,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承认胆小鬼比亡命徒更理性,因为丢面子总比丢性命要划算。
可是话说回来,正因为有了胆小鬼的这种理性,才使得亡命徒更容易占到便宜,相比理性的胆小鬼而言,做个亡命徒似乎更好一些。所以,有关胆量的这个胆小鬼博弈看起来是有悖常理的——谁越不理智,就越能得到好处。
在一定程度上,亡命徒策略虽说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的策略,但这也并不能保证它每次都能成功。这种“有效”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必须在对方是理性的胆小鬼的情况下,亡命徒策略才可奏效。
最滑稽的局面可能是,对方也采取了这种亡命徒策略,这完全有可能,因为做亡命徒似乎更占便宜。那么对于你的威胁,他会熟视无睹,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反而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要么同他一样做个彻头彻尾的、名副其实的亡命徒,两败俱伤,为了面子丢掉性命;要么狼狈地卸下亡命徒的伪装,现出胆小鬼的原形,很丢脸地取消较量。
在现实生活的一个个小小游戏中,选手都会使用这些类似于“小聪明”的小策略;在纷繁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世界政局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小聪明”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所必需的技能。但也不乏一些没有效果的威胁,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助手在回忆录中就提到过这么一个小插曲:
尼克松总统就曾经希望靠亡命徒策略(尼克松称之为疯子策略)打赢与越南之间的战争。具体做法是指使人向越南散布信息:尼克松总统已经恼羞成怒,成了不计一切后果要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的“疯子”,为了尽快夺取战争胜利,美国会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原子弹。
尼克松本来是希望通过威胁迫使胡志明两天之内派使者跟他们和平谈判的,但事实是,这并没有引起胡志明的恐惧,对于尼克松的“使用原子弹”的恐吓,胡志明丝毫不放在心上,尼克松的这一策略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当然,这一模型侧重强调的还是胆小鬼游戏:双方都希望对方宣布退让,自己白白捡一个保住面子的胜利者的头衔。可是,在某一方使用亡命徒策略时,就与原来的游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谁也无法通过判断对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选择,选择一旦做出,就没有更改的机会,他们要么选择做个胆小鬼,丢面子;要么就当个亡命徒,丢性命。
当游戏进行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这两个“愣头青”一定会后悔自己哪根筋不对了,打了这么一个“左右都是错”的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