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喜欢荣誉,当你获得名利时,记得与人分享,让自己尽量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可以获得尊重,得到幸福。
凭才华获得荣誉,因独享丢了工作
美好的名誉人人皆爱,要知道人们苦苦追求的除了金钱之外就是名誉了。但是为人处世切不可邀功诿过,好处应该留些给别人。独占功勋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甚至还会引火烧身,因为独享荣誉是一个典型的容易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使其心生恨意的原因。
公元前478年,斯巴达派遣年轻的贵族卡阿尼斯率领远征军讨伐波斯。希腊城邦刚刚击退了来自波斯的侵略,卡阿尼斯和其他三名贵族,率兵乘胜追击惩罚侵略者。
卡阿尼斯与同伴浴血奋战,很快就夺回了被波斯占领的地方。胜利而归的卡阿尼斯等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勇气可嘉的卡阿尼斯更是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然而,在庆功宴上,卡阿尼斯却独揽了风光,接受着最高的荣誉和赞赏,其他三名贵族则被冷落到了一旁。于是极其妒忌并对其极为不满的贵族们经过密谋,商量出了一个对策。
不久就有传言称,卡阿尼斯与波斯相互勾结企图摧毁斯巴达。当局立即下令拘捕卡阿尼斯,他不得不仓皇出逃。这位昔日的英雄最终被愤怒的人们烧死在荒野外的一个茅屋中。
“居功”的确可以凝聚别人羡慕的眼光,可令你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但如果你想把功劳一个人占尽,企图让光环仅围绕自己一个人转,那就是自私而愚蠢的想法了。因为你的荣誉会令别人变得暗淡,甚至令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你的存在也会给他人造成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相反,你的感谢、分享、谦卑,却是他们的一颗定心丸。因此,当你的工作和事业有了成就时,千万不要独享荣誉,否则这份荣誉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他很有才气,所负责的杂志也很受欢迎,有一年还获得了国家级大奖。
他得了大奖,除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奖杯之外,社长还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成绩。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领导和下属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来请客。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都感到很不舒服:虽然杂志是你主编的,可是这里面也倾注着我们的心血呀,总不能提都不提一句吧!开始大家和他交往都还过得去,他也感觉身上罩着一层光环似的。可是时间长了,社里的同事,包括他的领导和下属,都在有意或无意间和他作对。
不可否认,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他的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某某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他独享荣誉,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领导,更因为这件事情而惴惴不安,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不再对他委以重任。结果两个月后他就被迫辞职了。
与人共事时要切记不独享荣誉这个道理,尤其是管理者,如果只知道邀功诿过,必将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和敬重,团队士气也将因此大打折扣,事业更不会顺利进展。
为什么名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要感谢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工作人员,甚至对手……你不要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不值得效仿。
记得感谢同事的协助,感谢领导和地位高的人,感谢他们对你的提拔和精心栽培。这绝对不是谄媚逢迎,而是为消除别人对你的嫉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荣誉和成功联系在一起,你的感谢会让他人反过来感谢你注意到了他们。如果你感谢的是下属,你得到的将更多,他们会更加卖力地为你工作。
你主动分享荣誉能让别人有受尊重的感受。如果你的荣誉是靠众人协力而获得,那么你就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小的荣誉请人吃糖,大的荣誉请客吃饭,那么对方自然不会和你作对,反而会更加尊重你了。
与其图得虚名,不如拱手相送
《四十二章经》中说:“人随情欲求华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而香以熏,自烧。”佛教对人们追求那些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名声的行为一向贬斥。日莲和尚曾经说道:“被愚人称赞乃是最大的耻辱。”
人们不懂得名声其实是虚名,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一些人奉承。作为一个聪明人,你应该知道,名声没有实体,它不过是偶尔被人们谈论的话柄。一个能淡泊名利的人,难免会被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常常会遭到那些肆无忌惮的人的嫉妒。所以,当你不幸处在这种既被猜疑又遭嫉恨的恶劣环境中时,最好不要哗众取宠,而应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节操创造立世的根基。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常常与名相连的还有利,有了名,就可能享受更大的权利;有了名,通常万事亨通。总之,名利这东西的确十分诱人,多少人立足于社会、搏击于人生的动力正来自于此。
我们应该知道,无论是官场、生意场,或是其他社会圈子,名利双收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为名利所困扰,因过分追求名利而落败。既然现实生活如此严酷,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名利看淡一些,为什么不能视名利如过眼烟云呢?其实生活的道路很宽阔,人生的价值并不全能用名和利来衡量,因此如果想活得有滋有味,就应该将名利的砝码减轻几分,看开名利,看淡名利,活出生活的本色来。
孟子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有限,那么对他来说,外界获得的东西是多是少都与自己无关,少了不足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而多了也不会助长他的欲望;但如果一个人充满无尽的欲望,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舒心的时候。
在名和利的驱动下,很多人一心想往上爬、挣大钱,而名利增长了以后,欲望再一次提升,如此循环下去,永远追求着名利,直到生命的尽头仍然得不到满足。孟子在这里对清心寡欲的好处和欲壑难填的弊端真是论述得恰到好处。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易疲劳的是心,如果心灵得不到解脱,终日为名为利而忙碌,终会有心衰力竭的时候;如果能看淡世间的名利,时常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而不会被外物役使而中断了自己的前程。
古语云:“毁或无妨,誉则可怕。”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名和利,那么已有的名利就会产生相当危险的负面效应,尤其是那些人生观不太牢靠、在事业上浅尝辄止的人,很容易被捧杀,造成事业上的昙花一现。
所以,我们要把名利看淡一些,当名利场中的过客。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对不属于自己的名和利,绝不强求。如果做一个沽名钓誉者,即使能暂时获得某些大红大紫的虚荣,但待日后真相大白时,也必然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接踵而来。其次,对于那些勉强可以拥有的名和利,要有一种谦让的精神。推让给他人不仅会融洽同事间的关系,也是个人具有自知之明的一种表现。再次,即使是自己应得的名和利,也要善于把它们化为前进的动力,绝不能使之成为人生的负累、前进的阻力,绝对不能把名利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知道,满桶水不响,半桶水晃**,我们绝不能做“半桶水”。深知人外有人,对待功成名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能自觉地在名利场中做看客,这样的人有一种广阔的心境,自然能自得其乐。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名人总是受到人群的围观骚扰,连散步、购物之类基本的行动自由都很难得到保证,因名声引来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麻烦事乃至灾祸,在报刊上也比比皆是。
“我的上帝,我此后的生活又将怎样呢?”这是李政道知道自己荣获诺贝尔奖时发出的一声感叹。他当时的心情并不是和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被欢欣与高兴充斥,而是更长远地考虑到了自己获奖之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众多的事实表明,获得诺贝尔奖那样举世瞩目的大奖,能使获奖的科学家在一夜之间成为人人皆知的名人,而这对他们日后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各项人生抉择,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至少有这么几项:在获奖者与自己以往亲密的同事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少数获奖后的科学家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领域与政治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贤明的社会角色;因为公众将他们视为权威,他们也会遭受到名人所遭受的骚扰,对他们继续潜心于科学研究不利。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忆说:“我得奖的那一年真糟糕,得奖当然好极了,但一年内我什么工作也没做。”
《菜根谭》中说:“世人知道拥有名声地位是令人快乐的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地位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人知道挨饿受冻是令人忧虑的事情,却不知道不愁吃不愁穿而精神上有某种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这就告诉我们,平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静静地生活,静静地享受,用不着去承受大起大落,也用不着去追求大富大贵。只可惜世人都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平凡生活,终日为名利忙碌、四处奔波,等真正明白什么是幸福时,已为时晚矣。世人为了更高的职务不辞辛苦,为了更多的利益绞尽脑汁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和妙方,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玷污了自己纯洁的心灵,即使捞到了一丁点儿名利上的好处,却已不受人喜爱,这才是真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