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春风得意时,与人分享了利益,那么,当你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困难,就会获得别人更大的帮助。
用智慧打造126位百万富翁
做人要做个万全的人,对于名利,不要自己全都占尽,要经常分一些给大家,哪怕自己带些缺憾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天下没有让自己和别人都顺意的事,我有所得别人必然有所失。所以君子应注重德行而谦让名利,推辞完美而保留缺欠,不争强好胜地显露头角、成为别人的箭靶,要使自己看起来与众人一样,如此胸中自会有无限的快乐。
江山不可能只靠一个人打下来。对于一起创业的主要功臣,要舍得封赏,一起分享事业成功的喜悦与胜利的果实。他们不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1992年,郭凡生用自己的七万元在中关村成立了慧聪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如今,当时创办于中关村的许多公司多已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而这其中就有慧聪公司。慧聪公司不单存活了下来,还在全国各地拥有了数十家分公司,并于2003年12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这其中奥秘何在呢?
“慧聪上市,打造了126位百万富翁。”这是多家媒体都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原来,郭凡生成功的同时,还带动了手下一大批将士的成功。反过来还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一大批渴求成功的将士,将郭凡生推上了成功的顶峰。也就是说,郭凡生和其他创业人士的区别,就在于懂得与众人分享。
让我们来看看郭凡生在公司的章程里所拟定的知识股份制:“公司在1992年初创的时候,就确立了按知识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我们规定,公司的任何人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10%,董事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30%。连续八年,公司把70%以上的现金分红分给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职工,而我们这些董事,公司规定得很清楚,谁离开公司,本金退还,不许持股。所以我们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总裁、副总裁,参与的也是知识分红。”
这个章程为整个公司的员工描绘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明天。郭凡生也一直在为员工们勾画着百万富翁的梦想。但许诺的股份毕竟不是现金,郭凡生如此苦心地追求与员工们共同分享日后的成功,在许多员工眼中,也不过是一个乌托邦。郭凡生十几年间极力推行的知识股份制曾一度被人指责为“骗人的把戏”。2000年公司亏损2000万,只有一两个部门可以拿到超额奖,许多员工便纷纷离开。离开的员工甚至抱怨说:“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
但还是有一批骨干分子、忠诚的老员工选择留下来。创业人士能够与员工同享富贵,员工才能与创业者患难与共,同舟共济。郭凡生“知识股份制”的制度安排,成了“慧聪”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那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求,也为了老板的慷慨,为了老板对自己的尊重,留下来的员工齐心协力,帮助郭凡生度过了困难时期。
与他人分享不只是慷慨,更多的是明智。认识这一点对创业人士而言尤其重要。郭凡生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是他早就在公司章程里做出愿与员工共同分享的制度安排,慧聪公司不会一下子就冒出126个百万富翁,“慧聪”很可能早在2000年就已被淹没;即便那时不被淹没,“慧聪”也绝不会有今日的辉煌,郭凡生也不会成为亿万富翁。
而当初与郭凡生同在中关村同时起步的创业人士,大多坚持低成本运作,对自己的员工很吝啬,能少给一分,就不多给一分。虽然当时这个行业的收入可观,他们也在很短时间内买了车买了房,但如今,即使那些仍在中关村坚持算是小有成就的创业人士,也总不成气候,员工也走马灯般不断更换。
郭凡生对中关村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也有一番高论:“中关村企业有100万利润就分裂,有200万利润就打架,为什么呢?就在于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老板拿走绝对的利益,而这个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资本来推动发展的,当它的主体变为靠知识推动的时候,企业就要不断地分裂,所以中关村的企业做大的不多。”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独享”的创业人士做不成大事。创业人士若不懂得分享,大家一起开创一番事业,老板大把大把地赚钱,一同打江山的身边人却还是拿着那一份微薄的薪水,谁心里会舒服,谁还会老跟着你喝西北风呢?
如果你想创立一番事业,那你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人,不可能将事业做大、做成功。《科学投资》就曾将“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列为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之一,“与他人分享的愿望”不仅是现实中的哲学,也包含着不少科学的道理。
因此,只有善于与员工分享,与客户分享,与亲朋或同道之人分享,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为美好的事业而奋斗。
贪图小利,亡了国家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欲望不死,追求就不会停止。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时,要么舍鱼而取熊掌,要么失熊掌而获鱼。身处两难境地,到底取哪个更好,是对人心的考验,是对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你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还能拥有大地的亲吻。舍弃了虚伪,就会获得真实;舍弃了无聊,就会获得充实;舍弃了浮躁,就会获得踏实。《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反过来,有失必有得。因而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总有一些东西你会得到,短暂的痛苦若能换来长久的快乐,一时的付出若能得到永远安宁,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谁又能说明智的舍弃不是一种更大的获得呢?
从前,在郑国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小国,叫胡国。
郑武公时时关注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一口吞并它。可是,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剽悍,而且始终严密警惕着郑国,在边防的关隘也增加了很多将士。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精通心理战的郑武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大臣,携带厚礼,前去胡国请求将郑国公主嫁与胡君,胡君不知是计,欣然答应了。
郑国公主出嫁的那天,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公主带去一大群陪嫁的美女娇妾,成天在内宫里欢歌醉舞,使胡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了一些日子,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问道:“寡人准备用兵夺地,你们看看,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有个叫关其思的大夫知道大王平素总是垂涎胡国,便上堂答道:“可以先讨伐胡国。”郑武公一听拍案大怒,厉声骂道:“大胆,胡国乃我们兄弟邻邦,你竟敢怂恿我去讨伐,快推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传到胡国,胡君越发信赖郑国,于是边防日弛,兵马不操。
在一个黑夜里,郑国出奇兵偷袭,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胡国。
如果一味贪图小恩小惠,被假仁假义迷惑,就会像胡国一样,终不免遭受灭顶之灾。
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他们不会想到,“吃亏”其实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
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
另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但是吃亏要吃在明处,否则就是白吃。你吃亏时,至少要让对方明白,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往往去吃暗亏,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从以上两方面看来,吃亏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
钞票数得最少,资金拿得最多
电视上有一个娱乐节目,内容就是数钞票比赛。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钞票,面值不一且杂乱重叠,在规定的三分钟内,让现场选拔的四名观众进行清点,谁数得最多,数目又准确,谁就可以获得自己刚刚所数得的现金。
主持人将游戏规则一宣布,顿时引起全场轰动。大家都认为,在三分钟内,数不出几万,应该也能数出几千来吧。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获得几千块钱的奖励,能不叫人激动和兴奋吗?
游戏开始了,参赛的四个人埋头迅速地数起了钞票。当然,在这三分钟内,主持人是不会让你安心点钞的。他拿着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来打断他们的正常思路,并且,只有答对题才能接着往下数。
几轮提问下来,时间就到了,四位参赛观众手里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沓钞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笔,让他们写出刚才所数钞票的金额。第一位,3472元。第二位,5836元。第三位,4889元。而第四位,只数出区区500元。
当主持人报出这四组数字的时候,台下顿时一片哄笑声。台下的观众都不理解,为什么第四位观众数得那么少呢?
这时,主持人开始当场核对各位参赛者所报钞票数目的准确性。众目睽睽之下,主持人把四名参赛观众所数的钞票重新数了一遍,正确的数目分别是:3372、5831、4879、500。也就是说,前三名数得多的参赛观众,不是多计了100元,就是少计了5元或者10元,距离正确数目,都有一“票”之差。只有数得最少的第四位,才完全正确。
按游戏规则,也只有第四位观众才能获得500元奖金,而其他三位参赛观众,都只是紧张地做了三分钟的无用功。
看到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台下的观众议论纷纷。这时,主持人拿着话筒,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自从这个节目开办以来,在这项角逐中,所有参赛者所得的最高奖金,从来没能超过1000元。
全场观众若有所悟。主持人最后说:“有时,聪明的放弃,其实就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不过,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睿智。”
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小利益,才能获得长远大利益,这就是成功之道。聪明的放弃,表面上看是失去,而实际上却能让你得到更多。就像在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如果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分给别人,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却得到了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和五个人的友谊。
人一定要学会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自己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选择。做人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
心生嫉妒扒瓜秧,让人三分好邻邦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你若得寸进尺,人便得尺进丈;你敬人一尺,人也会敬你一丈。为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实在是不如心平气和,让人三分,彰显出自己不一般的气度来得划算。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一日忽然接到老家书信。拆开一看,方知家人与邻居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为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捎书来请他出面说话,以让邻居退让。
不久,张英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边却只有一首诗:
千里修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让三尺,邻居见状,深感其义,也往后退让了三尺,于是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可供村民行走。村人于是将这条胡同命名为“仁义胡同”。
“让他三尺又何妨”——说得真好!它让人们懂得了谦让是美德。试想,如果当初张英不是劝说家人退让,而是借势压人,或怂恿家人与对方抗争,那结果又会怎么样?
做人做事要懂得退让,这不是软弱,而是尊重对方,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实力,是容忍大度、识大体的表现。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在有矛盾纠纷时,退让能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带来双方关系的和平与融洽。
战国时期,梁、楚两国相邻。梁国边境县的县令一职由梁国的大夫宋就担任。
两国边境的百姓各种了一块瓜田。梁国边境的百姓十分勤劳,肯于吃苦,经常浇水灌溉他们的瓜田,因此他们的西瓜长势很好。而楚国边境的百姓比较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田,他们种的西瓜长势自然不好,有的瓜秧甚至根本就不结瓜。
看到梁国的瓜田绿油油的,比自己的瓜田长势好,楚国边境的百姓十分妒忌,就在夜间偷偷去扒乱梁国的瓜秧,使梁国的瓜秧不少枯干而死。
不久,梁国边境的百姓发觉这件事,气愤不过,就向县尉请求:允许他们也偷偷到楚国的瓜田,扒乱瓜秧,进行报复。
因为这件事可能引发两国边境争端,事态严重,县尉没敢擅自做主,便去请示县令宋就。
宋就知道了以后,说:“唉!这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办法,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我来教给你处理这件事的办法:每天夜晚派人前去偷偷地给对方浇灌瓜田,还不能让他们知道。”
县尉听了,感到很为难,但这是县令的意思,他不敢违抗,只好把县令的话转告给了百姓。百姓更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这是县令的命令,他们不敢不照做。
于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就在每天夜里偷偷地浇灌楚国边境的瓜田。就这样,在梁国边境百姓的帮助下,楚国边境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楚国边境的百姓感到十分奇怪,便暗中察访,才知道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在偷偷帮他们灌溉瓜田。
楚国边境的百姓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向县令报告了,县令听后就把这件事呈报给楚王。
楚王听了这件事,对国人的表现感到十分惭愧,就对县令说:“你们除了扒乱人家的瓜秧,能没有其他罪过吗?”楚王的言外之意是要求县令严格约束部下,检查有没有其他向对方挑衅的行为。同时,梁国百姓的做法也让楚王十分感动,他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境的百姓道歉,并请求与梁王交往。从此两国建立了很好的邦交。
梁国百姓没有计较楚国百姓对他们瓜田的破坏,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他们对邻国的友好,从而促使两国建立了友好邦交关系,换来投桃报李的良好结果。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被人误会猜疑,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让他三尺又何妨”——当你面对矛盾与摩擦时,不妨想想这话,它会帮你做出理性的选择!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分冲动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