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做一个柔韧的人(1 / 1)

人生的际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人活在世上,不要太过刚烈,也不可太过偏执,而应该变得更有韧性,从而适应这个社会。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意,便有人向他建议去找智者。

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似的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水便一下渗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思。

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蹲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长期滴落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有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也有可能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智者不语,用微笑和沉默与这个人对话。这人离开了智者,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行动与智者对话。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我们每个人之于社会,犹似一滴水之于容器,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又要具备滴水穿石的恒性与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脆弱的意志杀了他

一个人若想成功,不可避免要接受一些现实的问题、压力、错误、紧张、失望……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却有许多人觉得无法应付。

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要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从前,在中东地区有个小国,由于众多小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因此这个小国常常会抓获其他小国的一些俘虏。为了震慑敌国,这个国家的国王在对俘虏行刑时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手段。

一次,一个俘虏被告知第二天将被处以极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个口子,让他流尽鲜血而亡。俘虏惊恐之至,百般哀求,但无济于事。

次日一早,俘虏被带到一个房间,然后用铁链子锁在一堵墙上,墙上有个小孔,刚好可以把一只胳膊伸进去。刽子手把他的一只胳膊从孔中穿过,在墙的另一边,用刀子在俘虏的手上割开一个口子,手的下面放着一个瓦罐用来盛滴下来的血。

当时俘虏惨叫一声,随后便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血一滴滴地滴在瓦罐中,四周静极了。

墙这边的俘虏就这样静静地听着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滴在瓦罐中,他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向那只胳膊涌去,越来越快地流向那个瓦罐。他害怕极了,浑身止不住地颤抖。不一会儿,他的意志彻底崩溃了,无力地瘫软下来,竟然死了。

其实,在墙的另一边,他手上的那个小口子早就止住了血。刽子手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水瓶,水瓶中的水正通过一个细小的滴管滴在那个俘虏手臂下的瓦罐中。

不是别人杀死了俘虏,正是他那脆弱的心理素质,让他自己杀死了自己。

人是应当自尊自爱的,一个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一个有尊严感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社会形象。从心理学上讲,自尊也是人格的一部分,没有自尊就不能称其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健康的人。自尊是社会交际的心理基础之一。

但是,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自尊也有其限度。这种限度并不是由自尊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自尊在其他人类现象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决定的。把自尊不适当地放在首要的和凌驾于一切的位置上,显然要破坏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造成种种损害。这种损害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在保全面子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害了自己的正当利益。

在这方面,有些老实人的尊严感就超过了正常的限度,显得有些过分强烈和敏感了。只要你能满足其虚荣心和表面上的尊严,即使你对其利益有所侵犯,他们也能够接受,但是如果你出于好心却又言行不谨,冒犯了他们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使其面子受损,那么他们就会怀恨在心甚至与你反目成仇。

这些人的尊严感为什么那样敏感而强烈,这是有其心理原因的。他们在长期的以道德为核心的教育中已形成了尊严不可侵犯的心理定式,一旦现实生活与书本宣扬的东西发生了冲突,自尊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就觉得受不了,反应失当。

很显然,总是以道德的眼镜视人视物,他们的自尊心怎么能不草木皆兵呢!这就导致其心理空间小,活动余地小,缺乏应有的弹性和适应性,遇见问题往往钻牛角尖,想不开,结果不但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而且还伤害了与别人的关系。

另外,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弱者,他们不愿争或争不到世俗社会中的各种被视为成功标志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和名声),这样,自尊便成为其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当自尊成为一个人心理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可以凭借的堡垒时,它就变得十分重要,任何小小的触动都可能引发强大的心理波澜,引起过度的反应。

这些人往往把自尊与利益对立起来,分割开来,这实在是一种大误解,更是对尊严内涵的一种无知。其实,尊严总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对应。当你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又不注重增强自己的实力时,别人即使给你面子,也是假的,因为那个面子远远大于了你的实际实力。

如果你能够学会不断地积攒自己的实力,学会汲取更多的利益,你就可以形成一种不能被人忽视的影响力。到那时,别人就必须给你面子,而且是真的尊敬,也只有在那时,人的尊严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也就是说,人的尊严往往要通过面子的有无、大小及持续时间来体现,而面子的有无、大小及持续时间又有赖于利益的积累作为后盾。大凡事业有成而最终成名者,皆不能逃脱自律。

好马也吃回头草

一匹精良的马从草原上经过,眼前全是绿油油的青草,它一边随便地吃几口,一边向前走。

它越走越远,而草越来越少,几天后,它已经接近沙漠的边缘了。这时,只要它往回走就可以重新吃到美味的青草,可是它坚持认为:“我是一匹精良的马,人们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还是不要回头了。”

后来,在饥饿的折磨下,它倒在了沙漠中。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是谁最先说的,说过这句话的人应该为很多人的失意和悲剧负责任,因为这句话不知使多少人丧失了机会,让多少人丧失了回旋的空间,把自己的出路堵死了!

把“好马不吃回头草”信奉为人生的金玉良言的人,大概以为这句话表现出了一种“志气”,但是谁又敢肯定地说,这不是一种“意气用事”呢?

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这是一种很幼稚的做法。你真正要考虑的是回头草有没有前边的草好,能不能使你脱颖而出。如果你已经攀上高枝,回头草自然可以不吃;如果回头草能使你达成心中的理想,意气用事没有必要。

低调的人一定懂得吃“回头草”,善于吃回头草的人更能从曾经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能够更清醒地权衡利弊,因此也能比原来做得更加出色。

一位优秀的职业足球教练,自从接手一支毫无进取心的球队以后,就一直焦头烂额,为什么呢?因为俱乐部高层实在是急功近利,为了获得好的名次,老是干涉他的工作。一些能力平平的球员凭借关系硬塞进首发阵容,一些已经被证明平庸的教练也被派来“配合”他工作,他先进的足球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被这些“婆婆”们大打折扣。

每次比赛,高层既想求胜又不让他放开手脚,他就这样“带着镣铐跳舞”,稍微大胆进攻,就被指责为冒进,好几次都是进球后立即全线退守,最终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

赢了球,成绩是大家的;输了球,他却成了出气筒,承受着媒体、球迷的唾骂,里外不是人。终于,职业教练的尊严使他忍无可忍地提交了辞呈。但在“下课”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对球队裹足不前的责任大包大揽,至于辞职原因,强调完全系个人因素,维护团队的团结。

自从这位教练走后,球队更加保守,以“保平”为目的,毫无斗志,被动挨打,成绩一路下滑,降了级。没有比赛就没有鉴别力,俱乐部终于明白,一个职业教练的作用是无法用措施替代的,他的敬业精神也是无须俱乐部来怀疑的,对于球队的成功,他本人比谁都看得重。俱乐部经过研究做出决定,重新邀请这位前教练掌舵,并且保证绝对不干涉他的任何分内工作。俱乐部首先向他表达了诚挚的歉意,然后郑重向他做出保证。

见俱乐部方面态度诚恳,这位教练并没有对以前的委屈耿耿于怀,考虑几天后重新执掌帅印。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果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率领他的队员愈战愈勇,当年升级,次年进入三甲,第三年夺取冠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如果这位教练信奉“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他能留下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辉煌吗?

人活在世上,不要太过刚烈,也不可太过偏执。多考虑一些眼前的“时务”,其他诸如“面子”“志气”等事情少去操心,因为一考虑“面子”和“志气”,你就不能冷静和客观地思考目前的处境了。

当然,在你周围不可避免会有人对你议论纷纷,甚至让你无所适从。最好的建议是:吃自己的“回头草”,让别人议论去吧!

认真地吃好“回头草”,把自己养成一匹更加精壮的马就行了!时间会让人们忘记你是一匹吃回头草的马;如果你吃回头草有成就的话,别人还会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马”!

人生如戏,适应角色的转化

主角配角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为人处事、能伸能屈的大智慧。

罗艾先生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升为部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部长的能力。

公司董事会也对他的成绩很认可,就真的提升他做了部长。之后,他工作更努力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祝他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公司人事变动,罗艾先生下台了,被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得知消息的那天,他关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没有出来。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成一个愤世嫉俗者,再也没有升过职……

事实上,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下台本来就很正常。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缘一来,你就上台了;如果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点;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调,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如果演的戏码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要让新人上台,你也就下台了。这种情形在政治界最为明显,当部长多风光,可是说下台就下台!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认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经受不住打击。你应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还是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就像人一生免不了上台下台一样,由主角变成配角也一样难以避免——下台没人看到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在台上演给别人看!

由主角变成配角也有好几种情形,第一种是去当新主角的配角,第二种情形是与配角对调。

这两种以第二种最令人难以释怀。

戏剧舞台上,人可以拒绝当配角,甚至可以从此退出那个圈子,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生活,这是现实啊!

所以,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你要做的也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还怎么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扮演好配角一样会获得掌声,如果你仍然有主角的架势,自然会有再度独挑大梁的一天!

总而言之,人生的际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起伏难免,有时逃都逃不掉,碰到这种时候,就应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情。这是面对人生的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而你的这种弹性,不但会为你的人生找到安顿,也会为你寻得再放光芒的机会!同时,你的这种世故做人的弹性也必将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因为没有人会欣赏一个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