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师教育人物论——以陶行知为例(1 / 1)

教师教育论 周洪宇 1052 字 24天前

一、教师信条:从“教师之父”陶行知谈起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也是20世纪初产生的享誉世界的教育大师。他一生以教育为职业,站在教师的岗位上,把教育革新和社会改造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推动了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思想、学说、事业与人格,至今仍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他被国内外公认为现代中国“教师之父”,毛泽东更是誉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是安徽省歙县人,与胡适、陈独秀等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一道均出自东南文化之邦——徽州。陶行知原名文浚,初因信奉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易名知行,后因改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后改名陶行知。陶氏出身清寒,自幼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个“人民教育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陶行知六岁启蒙,天资聪颖,后就读于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徽州“崇一学堂”,开始接受新式西方教育。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教会学校汇文书院(该校后与宏育书院合并,升格为金陵大学)。金陵大学毕业后,他于1914年秋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与后来活跃于中国政界、文教界的知名人物孙科、蒋梦麟、胡适等人同学,成为西方教育大师杜威的弟子,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和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并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1917年秋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聘,回国任教育学专任教员,后又先后担任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相当于今日的教育学院)和教育系主任,从此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决心使全中国人民都受教育。

从1917年秋起,他先后参与组建新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国难教育社、生活教育社等教育团体,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浙江湘湖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香港业余补习学校(后为中华专科学校,又称中业学院)、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校,主编《新教育》《新教育评论》《乡教众讯》《生活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刊物,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运动,在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极大地冲击了当时的教育界。他还在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地继承中外古今多种教育学说(特别是杜威的教育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其“生活教育学说”,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知即传”“小先生制”“手脑并用”,为中国教育思想宝库留下了重要遗产。他的生活教育实践与理论在海外(特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也有很大影响。他是现代中国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教育家。

在从事教育革新的同时,陶行知也积极从事社会改造工作。他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战士,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贡献了全部心血。1946年7月25日,他因刺激过深,劳累过度,患脑溢血病逝,终年55岁,死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陶行知一生不愿做大官,只想做大事,坚信“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故多次放弃高官厚禄,甘愿做一名普通教师。他以“爱满天下”的信念,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真正实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他确实是现代中国教师的模范。他的人格情操,是激励后代教育工作者的不尽源泉。

陶行知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1926年11月,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研究会上演讲,提出《我们的信条》,共18则,即: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5.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6.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

7.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办最好的教育;

8.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9.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10.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11.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12.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13.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4.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15.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16.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17.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

18.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陶行知这番话是距今八十多年而说的,现在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陶行知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信仰心、高度的教育责任心、炽热的爱生心、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心,以及改造社会的无畏心。从陶行知的生平、事业、思想和人格,今日的教师不是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