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 美国南北战争(1 / 1)

上海市中国中学 钟北京

师:同学们知道这张照片里的人是谁吗?(出示奥巴马照片)

生:美国总统奥巴马。

师:大家知道他还是美国第一位什么总统吗?

生:第一位黑人总统。

师:作为一名黑人,奥巴马能够当选总统,许多人说这要归功于约15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战争。那是指什么战争?

生:“美国南北战争”,也叫“美国内战”。

师:美国南北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呢?

其实,答案有很多。其中,黑人奴隶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黑人奴隶制本来并不是美国政治舞台上最突出的问题,南北之间、政党之间、各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存在着许多争论的问题。18世纪90年代初,美国第一家纺纱厂建立了,美国工业革命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西进运动的进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到1860年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英、法、德,居世界第4位。但美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南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它的情况又如何呢?其实,在18世纪末,南方种植园经济在走向衰退,甚至出现了种植园主主动释放奴隶的现象。但是,小学教师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使手工劳动变为机器操作,后来配上蒸汽动力,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00倍。再加上这时的西欧一些先进国家以及美国北部都开始了工业革命,对棉花的需求量大增,因而使得种植棉花有利可图。于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不断扩大种植园,棉花产量大大增加,把南部变成了“棉花王国”。然而,正是在南北双方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和尖锐。美国人争议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了南方与北方之间,集中在了黑人奴隶制问题上,以至于当时的《华盛顿邮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在堪萨斯州,两个带着枪的陌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复后面的就是枪声。黑人奴隶制为什么会导致南北双方的矛盾如此尖锐呢?为了有助于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我给大家提供了两则材料。

PPT

1860年,世界棉花市场上的7/8的棉花来自美国。南方把生产的3/4棉花输往了英国。

请问材料一会让南北双方产生矛盾吗?

生:会。

师:为什么?

生:原材料供应。

师:好的。请看第二则材料。

PPT

北方家庭女佣的工资大约是每周75美分,工厂女工每周可以赚2.4到3.2美元。南方使用黑人奴隶大量增加。

请问材料二又会使南北双方发生矛盾吗?

生:劳动力。

师:如此众多的黑人奴隶一贫如洗,根本买不起北方生产的工业品,而南方种植园主们却更喜欢价廉物美的英国商品,这又引起了北方工业家们的极大不满,因为他们几乎失去了南方市场。当北方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自己利益时,又遭到了南方的坚决反对。

师:其实,除了这些经济因素以外,美国人在情感上也越来越难以接受严重违背美国立国原则的道德尴尬了。早在1776年7月4日,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就说道:“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91年时,美国国会还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又规定了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的自由。然而,事实上的美国又是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一部被林肯称之为“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中了解一二。大家知道这本书吗?

生: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师:有同学读过吗?

生:(回答)

师:能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

师:斯托夫人在书中讲述了一位善良厚道、逆来顺受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悲惨故事。当人们读到女奴伊丽莎(Eliza)抱着儿子跳入满是冰块的河流,逃向北方的时候,以及读到汤姆叔叔被活活打死前的遗言的时候,心都要碎了。

这部小说出版后大受欢迎,出版的第一年就销售了30万本之多。许多人在它的影响下成为了废奴主义者。而南方贫苦白人约翰·布朗的起义更是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1859年,约翰·布朗带领包括他3个儿子在内的22人进行武装起义。终因力量太悬殊,被奴隶主镇压下去,布朗被俘,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现在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诗人爱默生认为他的死将“使绞架变得与十字架一样光荣”。

如果奴隶制仅仅导致了道德尴尬和经济差异的话,也许还不至于最终酿成内战的后果。可问题是,奴隶制还深刻影响着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的参议院议员每州2名,众议院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

师:这种规定造成了谁控制的州的数量越多,拥有的人口越多,谁就能在国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们看看南方的人口统计(出示表格),这张统计表反映了南方人口的变化趋势如何?

生:越来越少了。

表1 美国南方18—19世纪人口及众议院占全国比例统计表

师:这会导致什么政治后果?

生:南方逐步丧失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

师:南方既然在众议院的力量越来越弱了,就会把目光投入到哪里以达到在国会中的力量平衡呢?

生:参议院。

师:于是,南方希望在美国新的领土上增加更多的蓄奴州。当1859 年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林肯宣称:“我们必须防止奴隶制的扩展,我们必须防止非洲奴隶贸易的死灰复燃”时,南方听到之后会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失望和愤怒。

师:所以,在林肯所获得的近200万张选票中竟然没有一张来自南方。虽然后来,林肯总统在就职宣誓中郑重其事地保证不会废除已经存在的奴隶制,但南方奴隶主依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林肯只是在运用一种“拥抱我们只不过是为了闷死我们”的策略,于是铁了心地要分裂出去。

1861年,就在林肯就职之前,南卡罗来纳等7个州发动叛乱,宣布独立,成立了分裂政府,并攻占了联邦军的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爆发了。之后,南方又有4个州参加叛乱。让我们看看南北双方当时的实力(出示表格)。

师:根据这张表,大家觉得战争形势应该对谁更有利呢?

学:对北方有利。

师:可实际情况却是:战争初期北方失利!据记载,从首都华盛顿的白宫窗口已经可以看见南方叛军的旗帜。华盛顿危急,美国危急啊!战况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分析,有人说,战争初期,北方失利,这既意外,又不意外。对于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表2 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实力对比表

生:(回答)

师: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除了实力外,还有什么呢?

生:军事准备、军事人才、战略战术等。

师:要取得战争胜利,战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1861年,林肯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说道:“我完全无意对已经存在奴隶制的各州的这一制度,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我深信我根本没有合法权利那样做,而且我无此意图。”“决定内战这个重大问题的是你们,我的心怀不满的同胞们,而并非决定于我。政府决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当侵略者,就不会发生冲突。”由此你觉得林肯会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吗?

生:林肯总统一直希望避免内战爆发,军事准备自然就不充分了。

师:有人批评林肯,认为就是他的这种妥协思想导致北方准备不足而失利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林肯总统,你会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并主动进攻南方吗?

生:发动战争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作为总统,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避免战争祸害人民。而且后发制人,使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师:而南方,不仅军事准备充分,而且名将辈出,“西点第一名将”罗伯特·李将军就是南方军队总司令,绝大多数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优秀将领都是南方人。此外,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政府对美国内战幸灾乐祸,乐意看到出现“两个美国”的局面,甚至蠢蠢欲动,伺机干涉。

此时的林肯总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南方威胁要暗杀他,曾经两次把林肯的帽子打飞;北方人民也对他开始失去信心了,就连过去支持他的人也说选择林肯是一种错误;更让林肯痛苦的是,就在这个艰难时刻,他最心爱的小儿子患病,死在了他的怀中。所有这些困难会把林肯击垮吗?

生:不会。

师:你为什么觉得不会?

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此前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吧(略)。同学们读完后,有何感触?

生:林肯面对挫折,永不放弃。

师:是的。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向他学习,勇敢地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坎坷。林肯不仅具备永不放弃的精神,而且他还充满着智慧。为了扭转不利局面, 1862年林肯总统颁布了《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的土地(相当于96个标准足球场),耕种5年后,就成为私有财产。这又会起到什么显著作用呢?

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支持联邦政府的热情。

师:从长远来看,它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此外,林肯总统还签发了震惊世界的《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请大家根据宣言内容展开讨论,这部宣言的发表会起到哪些积极效果?

生:(1)调动北方人民的积极性。(2)推动南方奴隶逃到北方参加军队,打击南方经济;南方奴隶成批地逃亡,南方经济也陷于瘫痪。而且,黑人奴隶纷纷来到北方,有些到工厂干活,为北方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自由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些黑人要求参军,作战非常勇敢。(3)瓦解叛乱阵营,稳定未叛乱的蓄奴州。

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当林肯公布宣言的那一刻,实际上连一个黑奴也没解放,叛乱的州不愿执行,没叛乱的州不必执行,这个宣言只是一张有待兑现的支票。林肯为何要如此规定呢?我们也许可以从他曾经的一封信中得到答案:“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正是因为这个宣言打出了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旗帜,林肯政府得到了英、法等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从而迫使他们的政府最终放弃了武装干涉美国内战的企图。所以,当时的美国外交官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感慨道:“《解放黑奴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林肯还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任命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格兰特将军为全军统帅。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战争形势很快就扭转过来了。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了葛底斯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865年4月,南方军队的统帅李将军率领南方军队向格兰特将军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其实,在投降之前,有部下曾建议李将军率领军队继续打游击战,但被李将军拒绝了。为了让人民早日获得和平,一个久经沙场的名将就这样放下了武器,默默承担了“叛离者”和“失败者”的耻辱。虽然他输掉了战争,却给人们带来了和平,同样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为在这场历时四年的内战中,美国人民已经为此付出了62万个生命的代价!62万,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美国历史上牺牲人数最多的战争,甚至它超过了美国后来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所有战争美国死亡人数的总和!内战使许多城镇变成了废墟。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林肯总统会如何处置这些南方战败者呢?在葛底斯堡战役刚结束,林肯遇见了一位支持北方的妇女,该女士激动地欢呼道:“总统先生,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死了2700人,而我们只牺牲了800人。这对我们来说是大获全胜的一战啊!太棒了!”林肯对她的评论很是震惊,严肃地说:“3500个同胞手足为此丧生,这样的战斗能称之为大获全胜吗?” 这位女士赶紧纠正道:“哦,总统先生,您可别这么说。事实上,我方只损失了800人,不是吗? ”林肯低下头,泪水流出了他的眼眶。他用简短又有力的声音回答道:“女士,看来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远远大于你的心灵世界。”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林肯的什么观念?

生:(回答)

师:宽恕,是结束痛苦的最美丽的句点。早在1863 年,林肯总统就提出了《大赦和重建的宣言》,他下令,不惩罚战俘,每个放下武器的人都可以自由回家,并开具证明书,以证明他们是放下武器的平民,回乡后要被公正对待。当南方军队投降时,北方军营中响起了欢庆的炮声,北方军队统帅格兰特将军立即命令停止放炮,他说:“这并不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只是一个停止杀戮的日子。从现在起,叛乱者又是我们的同胞了。”大家知道吗,林肯总统的夫人有三个兄弟,他们全都是南方士兵,而且都在这场内战中战死。更令人感慨万分的是,在圣诞前夜,在战斗前线的南北双方军乐队奏起了同一首乐曲:《家,可爱的家》,无论是北方士兵还是南方士兵,隔着战壕共同唱起了他们熟悉的这首歌。可当他们彻夜合唱完后,第二天又要拿起枪炮开始相互厮杀。我认为,这一场战争与其说是两种制度之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兄弟间的相残、同胞间的杀戮!站在葛底斯堡公墓前,林肯总统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他说,那些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们,都为此作出了贡献。因为在美国人的理解中,这只是一场公民的战争,南北双方不是阶级敌人,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是手足兄弟。在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理念上双方理解不一,兄弟间争论甚至打起来了,问题解决后又是一家人了。所以,直到今天,埋葬在葛底斯堡公墓里的南北双方的死难者,他们都被美国人民统一尊称为:“烈士”!

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而林肯拯救了美国。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你觉得林肯到底拯救了美国哪些方面呢?

生:(回答)

师: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1864年,林肯以绝对的优势再次当选总统,在所有选举州中只剩下三个州没有选他。

可以说林肯在肉体上解放了黑人,在精神上解放了全体美国人。经济也开始快速腾飞。

然而,就在李将军投降后的第五天,恰好也是耶稣受难日,林肯总统不幸在福特剧院被一个南方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时年56岁。林肯早年当过兵,可没经历过什么战斗就退役了,他曾风趣地说:我为保卫祖国而流的唯一的血是让蚊子吸去的。可是,谁也没想到林肯为了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噩耗传开,人们无限哀痛。150万人满含热泪瞻仰了林肯的遗容,在从首都华盛顿到林肯家乡的送葬路上,有700多万人为他送行。4年前,林肯离开家乡前往华盛顿就职时说:“我即将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甚至可能不会再回来,我今次去就是完成一个在华盛顿身上就搁置起来的一个伟大任务。”4年后,他又沿着这条路线回到了家乡,却是永远地安息了!

马克思这样评价这位历史伟人:“这是一个……英雄。”

时光荏苒,但林肯并没有远离美国人民,他的身影在纪念馆里,在总统山上,在美元上,在生活中,更在美国人民的心里,“他是属于一切时代的人物。”

林肯出色地完成了在华盛顿总统身上搁置起来的伟大任务,那么林肯又搁置了什么伟大任务让后人去完成呢?在这里,我提供了三则材料,以供大家思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