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 / 1)

上海市第二中学 张曦琛

20世纪曾有不少影响世界的大事和国家,苏联就是其中之一。它在20世纪初建立,20世纪末解体,它的匆匆登场与谢幕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所谓的“世纪之谜”。

今年是十月革命92周年,11月7日当天,在俄罗斯各地大约有15万民众参加了纪念十月革命的游行集会活动。从十月革命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至今,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研究的结论更是众说纷纭。

PPT

“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合理性,苏联的历史发展证实了十月革命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苏联派)

“十月革命带来了灾难与不幸,燃起了社会内部冲突,成了其他国家和人民害怕的怪物。”(叶利钦)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教材)

“十月革命是狂热革命者巧妙操纵了一种不稳定局势的结果。”(自由派)

……

对于这些众说纷纭,我想先不必评头论足,所谓“论从史出”,让我们通过学习十月革命的过程来思考。教材引言中的一句话令人深思。

PPT

“这场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取得成功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怎样的国家才能取得成功呢?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主要是因为根据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他们提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而且这种取代,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发生。而且,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但历史事实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胜利了,而且俄国被认为是一个并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就已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了。

提问1:俄国为什么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呢?

PPT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俄国是一个特殊国度:

经济上,改革后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是个落后的农民国家。二月革命后,列宁在离开瑞士回国前,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个落后的农民国家”。

1861年后,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俄国工业化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发展初期就具有了相当高的集中化水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已成为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但是,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缺陷,到1916—1917年,外资的注入达到22.5亿卢布,相当于俄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3,说明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俄国近2/3的国民经济产值是来自农业。改革后俄国的农业也不发达,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农奴制残余剥削,农业的经济技术极其低下。据1910年的统计,全国正在使用的农业工具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

20世纪的俄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但它远远落后于其他的西方国家。列宁形容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国家”。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全然相抵触。

1861年改革后,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沙皇既是世俗皇帝,又是俄国东正教的最高首领,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主宰,这种无限制干预一切的制度成为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那么经济并不发达的俄国为什么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呢?让我们从革命的过程中去探寻答案。

PPT

1917—1918年俄国大事记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1917年4月 列宁在《四月提纲》指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实行土地改革,退出战争

1917年7月 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 工兵武装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 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

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员会

1918年春 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俄国革命前的国情——沙皇统治;俄国革命的特点——两个阶段;

俄国革命中的关键问题——战争与饥饿;俄国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农民;

“1917的俄国革命是发生在一个特殊国度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独具特点的伟大的革命运动。”

从大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间只间隔了八个月左右的时间,都是发生在1917年这一年中。

提问2:1917年,这一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特定历史条件: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四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历代俄国沙皇好战,热衷于侵略扩张,但落后经常使他失败或达不到目的,就会更加激化存在的社会矛盾。

1917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四年。战争是革命的加速器,十月革命遇上了这样一个幸运时机。

(1)战争削弱了沙皇的统治力量,给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一个时机。

俄国是主要的参战国。但到了战争的第二年(1915年)俄国的经济和军队士气就面临着崩溃。

在前线,暴露出武器低劣、弹药短缺、运输不畅;(1915年夏,一位俄国将军对前线俄军的描述:“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残杀太可怕了!”在后方,粮食、燃料短缺,通货膨胀。到1917年3月,俄国先后有1550万人应征入伍,使农业失去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大批土地荒芜,战乱和饥荒威胁着千百万人的生命。总之,战争让人民无法生活下去了。

(2)战争打到了第四年,给俄国十月革命遇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

到了1917年,战争使两个帝国主义集团都受到很大的消耗,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此时,他们既不可能联合起来,更不会单独起来反对俄国革命。他们正处于战争胜负未决的关键时刻。

PPT

材料二:“三年来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

——《列宁全集》(第30卷),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这场大战不是刻意为俄国革命而准备的,但这场大战的确给俄国革命创造了时机。

独具特点: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二月革命就是一次突然来临的自发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彼得格勒军区的军队对示威群众开枪,迫使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二月革命前后只有八天,这场革命的“万能导演”是“世界大战”。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这种局面何时被打破?为什么少数派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

1.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后群众自发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是俄国1905年革命的产物,是当时一家纺织厂的工人为了领导罢工,选举产生了称为全权代表会议的联合罢工委员会,这就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后,革命群众迅速恢复和重建了苏维埃,成为了一个握有实权的政权机关,而且规模远比1905年时大。据统计,1917年3月,全俄成立了近六百多个苏维埃。二月革命中和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力量与影响要比布尔什维克大,他们的领导人被推上了苏维埃的领导岗位。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或流亡在外,或被流放在西伯利亚。

二月革命后,国家杜马中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代表成立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他们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达成了关于成立临时政府的协议。3月15日,临时政府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甘居次要地位。于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了。临时政府虽具有政府形式,但没有实力,依靠苏维埃的支持才能行使自己的职权。苏维埃虽不具有政府的形式,但却掌握着实际权力,因为它掌握了首都的革命武装。但这种局面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提问3:这种并存的局面何时被打破了?

1917年7月,临时政府在前线的进攻遭遇失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再次引起民众的游行示威。临时政府从前线调回军队进行了血腥镇压,并要强行解散工人武装。七月事件中,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对付人民,表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为什么彼得格勒的局势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临时政府未能掌握好政权?为什么少数派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布尔什维克的介绍。

列宁在1917年4月16日晚上从瑞士经德国回到彼得格勒,在首都车站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欢迎他的归来。4月20日,他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当前俄国的形势是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主张“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提纲中,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提问4:这是什么问题呢?—— “和平、面包和土地”。也就是当时俄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战争与饥饿。

那么,对于民众的愿望,俄国的社会状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什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呢?

PPT

材料三:临时政府认为“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

“苏维埃则要求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临时政府始终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等到一系列的程序完成后再解决,而他们忽视了此时俄国的境遇已经到了非常时期,前线的继续失利让俄国民众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在这个关键时刻,临时政府的这种论点在政治上就等于自杀。

与临时政府的做法不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人物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政治主张,使当时俄国这个影响并不是最大的党派开始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

PPT

材料四: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情况[1]??

时间 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

1917年3月前 24,000人

1917年4月 80,000人

1917年7—8月 240,000人

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列宁善于团结。二月革命后,曾在1903年与他因为争论有分歧而分道扬镳的托洛斯基,发表了一系列与之接近的言论。于是他不计前嫌,亲自与托洛斯基的区联派谈判,1917年5月吸收他们加入布尔什维克而大大壮大了实力。托洛斯基是十月革命中列宁重要的革命伙伴,也是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

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列宁十分注意把握斗争的策略和时机。1917年6月的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有700~800名代表,而布尔什维克只有100多人。但列宁在分析了当时俄国形势的变化后,坚持“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希望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退出战争才能解决俄国的困境。“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 的政治主张让列宁赢得了更多的民心和革命的力量。

1917年7月,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彼得格勒民众的游行示威后,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对付人民,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接着,临时政府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克党,下令通缉列宁。当时避居在距离首都不远的拉兹里夫湖畔的列宁认为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已经不可能了。根据形势的变化,1917年7—8月,党的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彼得格勒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临时政府军队的最高司令科尔尼洛夫命令军队开赴彼得格勒,企图镇压首都的革命力量。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派出大批宣传员向军队进行宣传说明。得知真相的军队倒戈,拒绝服从命令,军官自杀,科尔尼洛夫成为阶下囚。这一事件中布尔什维克党的表现让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彼得格勒苏维埃也转到了布尔什维克党方面。10月,列宁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

临时政府在得到布尔什维克策划起义的信息后,先发制人,试图扑灭起义。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搜捕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进攻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关键时刻列宁建议提前起义。1917年11月6日午夜,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和士兵占领了除冬宫外首都的所有重要战略目标。11月7日晚上,又攻克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的起义取得了胜利。

提问5:“这场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取得成功呢?”

(1)俄国的落后,使它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最易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矛盾更易激化。

(2)由于临时政府缺乏果敢和魄力,对于俄国民众的要求、俄国的社会现实,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十月革命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创造了可能。

(3)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尤其是作为党的领袖人物列宁能准确地抓住俄国当时问题的要害。

列宁提出的口号使党赢得了民心,列宁的斗争策略很好地把握住了革命时机。作为领袖人物,列宁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果断、魄力和眼光,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显示出了无比威力和决定性作用。

PPT

材料五: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实现了人民群众最下层的那种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然后再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同他们一道,建立起新世界的骨架。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列宁认为,由于俄国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缺乏物质基础,俄国无产阶级在人口中又不占多数,所以无力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坚持争取团结广大农民的政策。1913年,个体农民(不包括富农)和个体手工业者达到人口总数的66.7%,而工人和职员只占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量农民离开闭塞的农村,被征召参军或到城市做工。据统计,临时政府的900万军队中大约80%是农民。[2]争取到了农民也就意味着争取到了这支军队。列宁后来在总结十月革命时说:“1917年10月,我们同全体农民一起去夺取政权。”

20世纪的俄国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十字路口,二月革命是俄国人民的自发选择,十月革命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人民选择的基础上所作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俄国人民所作出的一种选择。“能够带领人民即全体劳动者进行这一斗争并且取得胜利的,只有城市工人阶级”。[3]

列宁说:先夺取政权,再建设物质文明。

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法令,如《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就是解决广大人民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劳动权利、民族平等、社会保障等问题。大会还选举了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

PPT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苏联解体前后,国内外学界、许多媒体中大量出现了针对十月革命的各种评价,其中不乏否定的攻击。1989年,苏联就出版了《1917年十月:伟大的世纪事件还是社会灾难》一书。1996年,叶利钦将“十月革命节”改为了“和睦和解日”,2004年又被定为“军人荣誉日”。“92年前那场改变了这个国家命运的标志性事件,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更迭和天气的转冷而被俄罗斯人遗忘。”每年的11月7日,仍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

联系课后练习提问:

对于出现的这种截然对立的评价,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来源于十月革命这一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的后续效应。

《南方周末》上登载了一篇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俞邃的专访:

革命是革命,建设是建设

“不应该把苏联模式的失败和那场革命联系起来。……时隔数十年之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更不应归咎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开辟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不可能同时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问题。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管理模式并非十月革命的必然结果,也不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南方周末》2007年11月7日

《十月革命对于我们——俄罗斯和全世界的意义》俄罗斯学者的文章:

PPT

材料六:“十月革命确定了苏联历史的开端,但这一历史并非如涅瓦大街一样平坦,其中既有伟大的成就,也有痛苦的悲剧。……苏联模式的崩溃,并不意味着十月革命的理想是虚假的。……十月革命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与我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拒绝它作为俄国史最为重要的部分。”

——《十月革命对于我们——俄罗斯和全世界的意义》,《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1期

小结:“十月革命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开端、一个推动……但是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怎么走下去,这决定于后来领导人的做法,这里面有一系列教训可以总结。”[4]从今天看,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同时存在,相互竞争,既矛盾斗争,又合作借鉴。

PPT:

图片:俄罗斯民众纪念十月革命92周年。

回首20世纪的十月革命,不论人们怎样评价,它都是一件影响俄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

[1] 摘编自李永全:《俄国政党史》,203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陈之骅:《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载《史学理论研究》,2007(4)。

[2] 《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争取农民群众的斗争》,载\[苏\]《苏共党史问题》,1957第3期。

[3] 列宁:《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决议草案》,《列宁全集》第32卷。

[4] 《十月革命不等于前苏联模式》,载《南方周末》,200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