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本着IT立国的战略思想,一直在高喊教育信息化。2009年年末,日本总务大臣提出至2015年教育“一人一台”的口号。2010年6月,内阁决定实施“新成长战略”,从国家战略角度指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完善教学环境,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技术立国的连贯性,提出2013年完成学生人手一台信息终端的教育信息化可能性评估,至2020年实现21世纪的学校教育。2010年10月,日本启动了“未来学校推进项目”(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简称“未来学校”,由日本总务省(MIC)牵头,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同时配合推进“学习创新项目”(Learning Innovation Project),在日本全国精心挑选了20所中小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实践,包含10所小学、8所初中和2所特殊学校,预计2011—2013年度共投入26.59亿日元。[1]日本总务省主要负责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文部科学省主要负责软件人文教育内容,配合未来学校中所使用的ICT设备,使其有对应的数字化内容。日本总务省和文部科学省所承担的角色见图4-5。
图4-5 日本总务省和文部科学省所承担的角色[2]
一、“未来学校”基本内容
(一)总体目标
“未来学校”推进项目由日本总务省负责推动,其目标是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台笔记本或者Tablet PC,即“一人一台”,包含有学习环境的标准配置。其中,学习环境的标准配置有连接互联网的高速网络配置;教育专用高速网络,连接各学校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云信息平台;学校内无线网络配置及专用服务器、打印机、复印机等;电源保障系统(部分为防灾体系);教室内电子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所有学生及任课教师均人手一台学习终端(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或Tablet PC);全套电子教科书和配套软件。
(二)实施计划
日本总务省和日本文部科学省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联合推进项目的进展。
在硬件资源方面,为实现“一人一台”,“未来学校”项目向学校的所有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所有学生发放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并为教师配备两台备用电脑,为学生配备约总数2%的备用电脑,设置专用充电保管库,为所有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手册,部分地区提供免费培训,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踪服务。在软件资源方面,“未来学校”采用云服务器架构的教育平台,在线提供电子教材、资料、软件等,记录并管理学生的档案。除电子教材外,还有配套的软件,包括Microsoft Office、绘图软件、文本编辑器、动画剪辑软件、电子图书馆、在线试题库及考试软件等,这些软件和数据内容绝大部分配置在“未来学校”的专用云平台上。
在软件资源方面,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同时配合推进“学习创新项目”(Learning Innovation Project)[3],目的是希望实现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的协同学习,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组织教学,达到教员间信息的共享。开发出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国语、数学、外语、社会、理科等科目的电子教科书以及特殊学校专用教材,总结与学校类别、学生发展阶段、科目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建立标准化数字教学信息模型,探究电子教科书及信息终端的应用方法,实现“一人一台”信息终端所需的功能校验。
日本总务省领衔的“未来学校”推进项目和日本文部科学省领衔的“学习创新”两大项目同时进行,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进行推动,用“两条腿走路”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
二、“未来学校”发展动态
(一)实践及成效
“未来学校”项目自2010年启动,2013年结束,共持续4年时间。其中,2010—2012年度在10所小学开展项目实践,2011—2013年度在8所初中和2所特殊学校开展项目实践。其中,2011年度预算投入为10.65亿日元,2012年度预算投入11亿日元,2013年度预算投入4.94亿日元[4]。
“未来学校推进项目”中的未来学校分布见图4-6。
“未来学校推进项目”在使用传统黑板的同时投入了价格昂贵的电子白板、投影仪等相关设备,学生除了传统的纸、笔、书之外,每人都拥有一台笔记本或者Tablet PC,可随时下载配套的数字教科书、资料、图形软件、文本编辑器等软件。这样,学生可以在国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己专有的电脑进行笔记、自由阅读,数学课上让图形3D化、剪切拼接,不同的解题思路能以动画形态同时多屏展示,英语课上能够录音并且进行音调的矫正等。另外,学生对无线鼠标键盘可以远程操作非常感兴趣,有了这样的便携式电脑,学习就不仅是在教室的狭窄空间内,课外也能够带着笔记本在校园外拍照,记录个人生活,在互联网上调查资料,撰写报告,制作PPT,远程视频发表各自的成果,参与这样课程的学生兴趣盎然,反应积极,思维活跃。
图4-6 “未来学校推进项目”中的未来学校分布[5]
“未来学校推进项目”学校有着政府的直接关注以及雄厚资金的支持,在日本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诸多成果,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有利于义务教育的,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例如,体制障碍、教师中心模式、技术恐惧心理等被破除,技术造就未来教室等。
(二)后续发展
随着项目的推进,日本“未来学校推进项目”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传统的体制思维仍然认为教育领域的尝试应统归文部省管辖,总务省只能从旁支援,而且巨大的设备投资让日本财政捉襟见肘,教育领域的效果缓慢,而且很难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教师们也对技术主导课堂还是技术辅助课堂的问题产生了诸多争议,对是否有必要从小学生开始就引入电脑,电脑的学习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分阶段学习,课堂上仅有的45分钟如何安排,学生到底是在玩电脑还是在听课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虽然日本的文部科学省是主管教育信息化统筹工作的中央机构,但日本总务省和产经省都参与教育信息化事务,而且这两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预算往往在文部科学省相关预算的10倍以上。实际上,“未来学校”项目目前正是由日本总务省具体执行,恰恰在此项目启动之时,文部科学省大幅削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预算[6]。“未来学校推进项目”在2013年年末终止,虽然社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由于日本的财政困难、经济停滞、政权更迭等诸多原因,“未来学校推进项目”仅仅三年似乎又要被冻结了,是否还有后续计划变得非常难以预测。由此可见,国家整体的经济状况和体制都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一人一台”单靠口号是不行的,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还得有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发展做保障。
[1] MIC.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DB/OL].http://www.itu.int/ITU-D/finance/work-cost-tariffs/events/tariff-seminars/Japan-13/documents/Sess5-2_FutureSchool_Kobayashi.pdf,2014-03-23
[2] MIC. 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DB/OL].http://www.itu.int/ITU-D/finance/work-cost-tariffs/events/tariff-seminars/Japan-13/documents/Sess5-2_Future School_Kobayashi.pdf,2014-03-23
[3] MIC. 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DB/OL].http://www.itu.int/ITU-D/finance/work-cost-tariffs/events/tariff-seminars/Japan-13/documents/Sess5-2_FutureSchool_Kobayashi.pdf,2014-03-23
[4] MIC. 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DB/OL].http://www.itu.int/ITU-D/finance/work-cost-tariffs/events/tariff-seminars/Japan-13/documents/Sess5-2_FutureSchool_Kobayashi.pdf,2013-04-05
[5] MIC. Future School Promotion Project[DB/OL].http://www.itu.int/ITU-D/finance/work-cost-tariffs/events/tariff-seminars/Japan-13/documents/Sess5-2_Future School_Kobayashi.pdf,2013-04-06
[6]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with Educational Technology:Final Report[R].Washington,D.C.,2011:2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