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本的教育信息化政策(1 / 1)

日本近现代的教育史上经历过三次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发生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对本国的传统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并且改造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确立了以美国教育为代表的民主主义教育体制。第三次教育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意识到只有成为科技大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日本政府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支撑教育的发展,并率先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这些做法都为日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日本在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采取了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信息教育推进等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一、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教育信息化大致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和教育信息化的加速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化重大发展战略来提升信息化水平,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使日本政府更加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是带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初年到21世纪初,日本政府确立了IT立国战略,日本文部省五次制订出台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使得日本大、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进程大大提速。2000年,日本政府内阁设置了“IT战略本部”,以此加快推进21世纪日本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同年,日本政府在颁布的《形成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基本法》中正式提出了“IT立国”的国家战略,为日本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政府于2001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提出“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实现日本的信息化蓝图,教育信息化作为这三大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得以实施。日本通过实施这三个重大国家信息化战略,信息化综合实力走在了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表3-2 日本“e-Japan”“u-Japan”和“i-Japan”国家信息化战略比较

2001年颁布的“e-Japan”战略,在阐述日本落后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日本制定IT国家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日本推进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目标:①所有国民都具有信息读取能力,不受地理条件、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都能够自由而安全地交流丰富的知识和信息。②根据自由而有规则的竞争原理,能够经常而多样化地推动有效率的经济结构改革。③从世界各国吸收知识和才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强大的创造力,并向世界传播日本的信息和技术,为全球性知识创发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国际贡献。

2004年颁布的“u-Japan”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此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泛在社会网络的基础建设,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100%的国民可以利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②ICT的高度化应用,通过ICT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社会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环境能源、防灾治安、教育人才、劳动就业等21世纪的问题。③与泛在社会网络基础建设、ICT应用高度化相关的安心、安全的“利用环境整备”。

2009年颁布的“i-Japan”战略是日本IT战略本部最新推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日本以往的信息化战略定位强调数字化技术的研发,过多侧重技术方面。在总结过去问题的基础上,“i-Japan”战略真正从“以人为本”出发,着眼于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普遍为国民所接受的数字化社会。“i-Japan”战略分为“三大核心领域”(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医疗保健、教育与人才)和“激发产业与区域活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范畴。

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腾飞的重要方面。早在1984年,日本开始实施“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建设计划。1986年,日本政府设立了“学术信息中心”,该中心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与日本高等院校的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综合性、权威性的学术信息系统中枢机构,从而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

从1994年开始,为实现已经确立的教育信息化目标,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计算机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进程,甚至创建了所有年级的全部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互联网交流的环境。1997年,日本政府制订“教育改革计划”,提出面向全国的互联网建设规划。同年11月,日本政府在《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文件中提出要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加深对信息化影响的理解。

2000年以后,随着“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日本的基础设施得以加强,建设重点已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变为互联网设备及其应用。根据2013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2013年度与信息科学技术相关的预算,2013年度预算草案的10条措施中有4条涉及信息化建设,相关预算总额达1 243.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6.45亿元)。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2007年2月,日本发布了“教师使用ICT指导学习能力标准”。这个标准分《小学教师版》和《初高中教师版》,每版均含有五大项目:①在教材研究、指导准备、评价等过程中活用ICT的能力;②在授课时使用ICT指导学习的能力;③指导学生使用ICT的能力;④指导信息道德教育的能力;⑤在校务中使用ICT的能力。五大项目共有18个二级检查指标项,每个项目分四个等级。为了普及“教师使用ICT指导学习能力标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向国内教师分发“标准”的说明书,建立专门网站,利用Web系统辅助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同时,日本非常注重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指导下,各地方教育委员会搜集各种有效应用ICT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师研修中的ICT案例、教师评价中的ICT案例、教师录用考试中的ICT案例、教育教学工作中的ICT案例等。案例选择范围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示范引领来推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四、教育信息化投资

日本实行“公费”“私费”并举、官民共同分担的政策,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不断有以慈善形式进行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接入计划等民间支援活动。为配合“新IT改革战略”的实施,文部科学省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如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筹措了约1 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2.22亿元)用于改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包括教师配备投影、电子白板、数码相机等,建设新的计算机教室,给教师配置计算机,学校接入高速互联网等。同时,文部省还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技术的推广计划,加强学校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日本文部科学省2007—2008年支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累计预算达11.1亿日元(约合6 825万元人民币)。

日本政府虽然没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专门负责部门,但相关机构(文部科学省、总务省、经济产业省等)都同意在首相官邸的IT战略部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日本一贯的“关产学研”机制下,日本政府依托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开展一系列合作,民间机构在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除了“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战略外,日本出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信息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参与、民间支持是日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由日本电话电信公司(NTT)牵头,与55家会员共同实施的“小网络计划”已经在日本近千所中小学校展开。“小网络计划”除给予学校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援助和项目提供外,还利用电视会议系统开办连接各地学校的“小网络讲座”。学生们通过“小网络讲座”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交谈、参加科学实验等,从而拓展了中小学生的视野,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目前,文部省正在实施家庭、学校和社区协作“推进学校与社区的融合计划”,旨在促进信息教育网络化的发展,培养青少年主动学习和自主生存的能力,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创现代家庭、学校和社区一体化的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