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这次可真领略了这水城的味道。偌大(其实我估计市内面积比颐和园大不了多少)一个城区,没有任何陆上交通工具,只有在运河中穿行的水上巴士。小河道中,只好乘旅游的手划小船冈多拉了。外来的车辆根本无法进城,全部停在城外的停车场内。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可停车场早已车满为患,我们中午到达时早已没有车位了,场外轿车排成一条长龙。我们也只得老老实实地排在队尾,等着开出一辆进一辆。还好,一直不断有车开出,但即使这样也花了一小时多才把车存好。麻烦还在后面,我们的旅馆虽然离停车场只有15分钟路程,却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我们只好肩扛手提,如同乡下人进城一样,照着地图走过一条街又一条街,越过一座桥又一座桥,好不容易才在一条一人宽的小巷里找到了旅馆。虽然距离并不远,却已过了三座颇有些高度的桥,累得大家汗流浃背,深悔不该带这么多行李出来。(可谁能想到有了宝马,还要自己扛行李呢?)当然,这并非苦了我们一家,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游客拖着箱子,背着大包的,倒也成了威尼斯的一景。
在旅馆简单洗了洗就上街游览。先得填饱肚子才走得动。到了意大利,自然要尝尝正宗的比萨饼。上得桌来,吓了一跳,这里的比萨足有面盆大小。好在杰克有经验,只要了一份,大家分着吃。但看到邻桌的欧洲人,不论男女,一个吃下去,好像并不费劲。正宗的比萨饼真是名不虚传,好吃。在此之前我也吃过几次。第一次是在美国,又大又厚,并不觉得好吃;另一次在北京,饼虽小了一些,但厚度不减,而且又软又韧,更觉得还没有国产的发面饼好吃。意大利的比萨饼可不一样,面饼又薄又脆,上面的奶酪西红柿等料也颇适量,因此饼看起来很大,实际分量不多,胃口好的一个人是能吃下一份的。女儿解释说那种又厚又软的是美国人按他们的口味改造过的。难怪!
吃饱饭就开始逛街,一路随着游客潮走过去。河道星罗棋布,走几步就是一座桥。街道十分狭窄,有许许多多像北京的胡同或上海的弄堂一样的小巷,有的仅能容一人通过。许多欧洲人谈起这一点觉得很新奇,对于我们这些在北京上海生活多年的人来说,却没有什么新鲜。走在街上好像来到了上海的城隍庙,街道两边密密麻麻全是旅游品商店,有的甚至摆到街上,许多商品不用细看,准是中国制造。
忽然看到有的墙上张贴着照片,大都是壮年男子或妙龄少女,下面还写着什么。我们原以为是寻人启事,可这丢失的人也太多了!?杰克读了下面的文字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讣告。按当地的习惯,人去世后,家里人就将讣告到处张贴,告知亲朋好友这不幸的消息,通知葬礼举行的时间。可为什么他们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呢?仔细一看,大多都享年七八十岁,敢情他们的家人都将他们年轻时最好的照片贴了出来,是想给人们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吧。
威尼斯的房子都是古老的石头房子,有的外表看来已经十分破旧,大概大多在水里泡了几百年。由于河道几乎和街道一样多,许多房子下半部就在水里,这一点又有些像我国江浙一带的一些水乡人家,怪不得看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最热闹的景点是大运河上的里亚托(Rialto)大桥。大桥很宽,被中间搭起的旅游品商店分为两半。桥上挤满了游客,有照相的,有凭栏欣赏来往游船的,当然还有在商店里挑选纪念品的。从大桥往南走,就到了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广场很大,东面是公爵宫(Palazza Ducale),其他三面原是市政府的办公楼,现在全已成为画廊、商店和餐厅。正如我们以前在文章中读到的,广场上有许多鸽子,它们一点也不怕人,肆无忌惮地从人手中叼取食物,还会飞到人的头上、肩膀上,反把游客吓得够呛。有许多小摊专门卖喂鸽子的谷物,供游人与鸽子戏耍。广场南面就是大海。海风阵阵,海水特有的咸腥味扑面而来,海鸥在海面上盘旋飞翔。岸边一大排冈多拉在招揽生意。海面只比广场低一两米,据说每到海潮特别高的时候,圣马可广场就一片汪洋。水患历来是威尼斯的大威胁,历史上威尼斯已经有很多次被淹过。我们游览时却是阳光明媚,坐在广场边的海岸上,任海风尽情地吹拂,感到特别凉爽和惬意。等到我们回到北京不久,就在电视里看到6月初一场大雨,威尼斯再次被淹,圣马可广场完全沉入水中,据说还有人员伤亡。我们十分庆幸早去了几天。
广场在市区的最南端,我们住的旅馆在最北端。我们沿市区东部边界走了半个城市,也不过半天时间。从广场往回走,却迷了路。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都是相同的小巷、类似的小桥,根本弄不清东南西北。好像迷路的不只我们。在一条一人宽的小胡同里碰到一位女同胞在打手机,说是怎么也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杰克用他仅会的几句意大利语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方向完全搞错了。于是,我们摆正方向,认定沿着运河边走,才终于找到了旅馆。可见方向比路线还重要。一个下午我默默数着,一共走过了30座桥。真不愧是水乡桥乡!
曾经多少次读过描写威尼斯的文章,无不满口赞美之词。因此印象中的威尼斯应该是浪漫而优雅的。也许是期望太高的缘故,实地游览以后却有点失望。除了水和桥,以及依水傍桥的古老建筑外,并无突出的地方。凡是去过周庄、乌镇的人们,都会感到威尼斯十分面熟:狭窄的街道,阴沉的小巷,破旧的(当然还是很有特色的)房屋;星罗棋布的河道,污浊的河水;只有黑漆的冈多拉可与乌篷船媲美。尤其是大批的游客把各个著名景点挤得水泄不通、人声嘈杂,连艄公的情歌都淹没在人声中。过多的旅游品商店充斥各条街道,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使这座原本的确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城多了几分轻浮和俗气。这和维也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很不情愿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下这几句话,也是为威尼斯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