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读本》再版序[1](1 / 1)

十年以前,我们为青少年编了这个读本,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今天再版发行,我想再说几句话。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失去了民族精神,也就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因此要使一个民族兴旺发达,首先要弘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了民族精神才能使全民族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在科学技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创造奇迹,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数百年前,由于封建王朝的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经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过去我们常常讲的是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我们的民族遭受苦难。但是我们如果反躬自省,不难理解,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清王朝没有坚持中华民族固有的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的优秀文化精神。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就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我们要复兴中华,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在哪里?它集中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我在第一版的前言中讲道:“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有良莠之分,而且时代不同,有些传统在当时是有意义的,起过积极作用,今天也可能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会起消极作用。我们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指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部分。同时,有些中华传统美德需要赋以新的、符合时代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要永远继承和发扬。

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传统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思想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随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但是,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的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特色在哪里?就在于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有特色。

第二,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带来了许多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价值观念,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选择先进的优秀的精华,如他们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取精神等。同时要摒弃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适合于西方,而与我国国情不符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美德。

第三,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20年中,现在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将成为建设的骨干。他们的成长将关系到中华传统美德能否传承下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这个道理,为了让少年儿童牢记各种行为规则,编写许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一方面让儿童识字学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传统美德,身体力行,铭记在心,从而形成习惯。这些读本今天当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许多封建的东西,但是其中有许多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还是应该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有新的读本。《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的编写,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读本虽然编写于十年以前,但从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读物。当时编写时,我们是十分认真的,精选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研究了如何适合青少年阅读等问题。因此,这个读本不仅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而且图文并茂。每一篇都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从讲故事开始,讲述我国历史上在实践中华传统美德中可歌可泣的事例,每篇前面都有一个故事图片,文字也很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很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今天我再一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这个读本。

[1] 2004年6月4日写于北京求是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