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1 / 1)

在历史上教师的职业虽然被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捧得很高,如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教师并非专业化的职业。只要有知识的人就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任教。中国古代的秀才,或者当官退下来的知识分子都会开馆办学。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是在普及教育以后,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提出来的,也就是在20世纪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提出的是世界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提出的报告《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报告提出:“应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另外,对于在其负责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要求教师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

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因为:(1)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2)科学文化知识在发展,教师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二是有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大家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化有以下一些要求。

第一,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了解学科的本质、发展历史和发展的趋势。

第二,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习,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能力。

第三,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即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

第四,教师应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自己设计,自己上课,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在职业生活中,有对于专业工作判断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地规定适合本职业的资格条件。

2012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研究机构的250多名研究者的意见。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技能。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报告说:“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