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前,只有一门教育学。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育思想,最早引进的是四大流派:赞科夫的发展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法。此外,各个教育分支学科也不断出现,教育科学从一门教育学发展到教育学科群。
(一)教育科研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科研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走出书斋。过去教育科学研究主要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开展,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围绕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开放以后,科研人员开始走出校门,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理论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为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第二,走入群众。过去只有少数师范院校教师搞研究。1979年恢复了中央教科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起教科院、教科所,甚至有的县也有教科所。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发以后,教育科学是12大门类之一,许多师范大学都建立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30年来培养了大批教育学硕士、博士。教育科研队伍越来越大。据估计,1979年全国教育研究人员不足400人,今天已有几十万人。同时,教育科研已经不限于专职的研究人员,广大教师也都在开展各种实验研究。教育科研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活动。
第三,走向世界。我们不仅引进国外教育理论,我们还走出去,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国学者交流,合作开展科研,召开各种国际会议。
(二)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教育科学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具体要求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贯彻落实十七大任务,仍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各级领导都要把教育观念统一到中央的认识上来。一是教育要先行,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这意味着全国人民受教育年限要增加,全民素质要大大提高,预计到2020年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与此同时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各学科、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二是要从数量的发展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督导、评估、监测都是为了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