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讲习班上的演讲(1980年6月28日)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我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现代生产?现代生产有哪些特点?
现代生产和现代文明是联系在一起的。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的推动下,中欧以意大利为中心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在科学上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但还谈不上现代生产。那时还没有把科学和生产结合起来,特别是没有把科学的发明创造运用到生产上,只有到了18世纪,科学技术才逐渐和生产结合起来。首先在英国爆发了产业革命,从此开始有了现代的生产。因此,是不是可以说,从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开始就有了现代生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当然,当时的现代生产和我们现在所讲的现代化生产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已经不是蒸汽机时代了,现代生产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个阶段是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三个阶段是电子、核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现代生产的含义和蒸汽机时代的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这就是现代生产是革命的,传统生产是保守的。现代生产用机器代替了人力,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业状况。现代生产的特征和传统生产的特征截然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近代工业从来不把生产过程的现有形态看成是最后的。所以,以前各种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在本质上是保守的,近代工业的技术基础却是革命的。因机器、化学作用及其他方法之助,大工业在生产的技术基础上,经常引起变革,同时,也就在工人的职能上以及在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上经常引起变革。”马克思在这里说的“近代工业”应译为“现代生产”(modern industry)。[1]他把现代生产与以前的传统生产严格区分开,说现代生产是革命的。没有机器的手工业,几千年几乎没有变化,机器出现后,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不是几千年不变,而是瞬息万变。特别是近几十年电子化时代更是这样。
现代生产为什么是革命的呢?现代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产的需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科学技术一有突破,生产就会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提高。例如,1900—191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20%是靠科学技术的采用。而在20世纪70年代,有60%—80%的生产率的提高要靠科学技术,有的行业则百分之百地靠新的科技的采用。
现代生产的革命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科技的成果迅速地被应用到生产中。传统生产之所以是保守的,因为它和科学没有直接的关系。科学转变成技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又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家一户的生产不需要科学技术,只有大机器生产才需要科学技术。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过了80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经过了65年;电话从发明到应用经过了50年;真空管从发明到应用经过了33年;飞机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是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发现核裂变到第一颗原子弹的生产用了6年;60年代的晶体管从发明到生产只经过了3年;70年代的激光器,从发明到生产仅仅用了1年。从这几例可以看出,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使生产不断发生变革。
第二,新技术、新产品的过时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最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有30%已经过时。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技术有50%已过时。60年代初,电子技术领域开始应用晶体管。1966年,美国70%的晶体管应用于导弹、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上。经过3年,导弹系统的计算机已经不用晶体管,而采用集成电路,而且集成度也是每年翻一番。0.1平方英寸(1平方英寸=6.4516平方厘米)的硅片上,在50年代只能做1个电子元件,现在可以做3万个电子元件。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30吨,18000多个电子管,现在的计算机是超集成电路,体积缩小到不知多少分之一,效能却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第三,生产工艺不断变革而造成行业不断变换。生产新工艺的应用造成新行业产生,旧行业消失。美国从1949年到1965年,大约有8000种职业从劳动力市场消失,同时有6000种新的行业出现。当前最大趋势是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工业人口保持现状,服务行业人口大大增加。
现代生产发展到当代,又有什么新特点?
第一,生产手段超过机械化时代,进入了“人化机械”时代。机械人化,机械具有人工智能,突出的表现是机器人的出现。
第二,工业的集约化。由过去生产的粗放化转到集约化,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表现在:采用进步的新装备的过程加速和扩大;采用新的材料、原料、燃料;进行高效能的综合机械化生产和综合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专业化和在协作的基础上改变生产的组织。总之,加速了生产过程,生产中装备、原料、管理组织都有很大变化。据统计,由于工业集约化,机器设备更新加快,过去10年1次,现在5年1次。我国设备更新的周期大约需25年,也就是说现在使用的机器很多是25年以前的,甚至有的还要更老。
第三,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实现了电气化,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应用和科学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像工业一样,越来越专业化、协作化。一般大的农场都企业化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业人口大大减少。美国20世纪30—40年代,1个农民养活11个人,现在1个农民可以养活52个人。欧洲有些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高。
第四,经营管理现代化。日本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是现代文明的鼎足,现代化经营管理各国都很重视。
第五,产生了新型的工人。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由直接生产转到主要是控制生产,把人在完成生产中的一些逻辑思维职能交给了技术手段(电子计算机等),人就从直接生产过程(不是一般生产)中解放出来,体力劳动的比重减少,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使生产劳动逐步变成科学生产,社会劳动智力化,从而产生了新型工人,即不但用手,而且用脑劳动的人。
总之,现代生产发展到现在,改变了人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一切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