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夏天,我应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平冢益德教授的邀请,与中央教科所金世柏及我所苏真一起去日本琦玉县参加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第四次大会,并提出了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申请。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五次大会是由华东师大马骥雄教授和河北大学刘文修教授参加的。1987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第六次大会,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会派出了金世柏、周南照、吴福生、孟宪德和我参加了大会。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成为该会的团体会员,并选举我为该会的副主席。我们在这次会上正式提交举办下一届大会的申请。但执委会考虑到时间太仓促,决定第七届大会由加拿大举办,为了照顾中国的迫切要求,会期由三年缩短到两年,第七届提前到1989年举行,第八届大会在1991年由中国举办。
在1980年4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左二为顾明远
第七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如期于1989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周南照、詹瑞令、吴福生、曹清阳、毕淑芝、王英杰和我,还有在北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等。当时适值国内发生过政治风波,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于是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上,对下一届大会能不能在中国举办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坚持这是中国的内政,而且当时已经恢复正常秩序,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是一个学术团体,不应让政治问题干扰学术活动,中国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办好大会。执委会中有少数与我们友好的专家,如埃德蒙·金、梅斯曼以及苏联的马林科娃等支持我们的意见,但大多数委员有的由于自身的偏见,有的由于要与本国政府保持一致,反对在中国召开大会。会上的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执委会还是决定第八届大会由捷克举办。关于决议草案如何拟定,又展开了一场辩论,我们坚决反对提及中国内政。最后达成协议,只提出“执委会鉴于广大学者对捷克斯洛伐克教育民主化进程感兴趣,下届大会在布拉格召开”,并议定第九届大会在中国举办。
1987年7月10日参加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第六届大会,后排正中者为顾明远
1989年7月参加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第七届大会,右二为顾明远
1990年7月顾明远先生参加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期间与霍尔姆斯教授(右一)及加拿大教授参观西班牙塞戈维亚水渠
1990年7月,我和周南照去马德里参加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和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会议。在会上又一次对第九届大会能否在中国召开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大多数执委都同意在中国北京召开。但是,本来应该谁家举办,谁家就担任联合会的主席。但一些执委仍然坚持让德国比较教育学家米特尔继续担任主席(上届也是他担任的主席),在金和梅斯曼等友好学者的支持下,由我担任合作主席,负责筹备1993年在北京举办第九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1991年7月在布拉格召开第八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参加的有周南照、吴福生、詹瑞令和我四人。会议期间又商讨下届大会筹备的问题。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最终流产,后来改为于1994年在悉尼召开。(但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于2016年8月在北京召开。)没能在北京办成第九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一度不再参加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一切活动,但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我仍然担任着执委会委员,不断收到他们寄来的文件。同时,我们学者间的个人交往不仅没有中断,而且有所加强。不仅前任联合会主席米特尔多次访华,后来继任的主席威尔逊、安娜·胡特逊等都曾来华参加我们在1998年举办的亚洲比较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胡特逊还参加了2002年我校为建校一百周年举办的世界比较教育论坛。联合会秘书长、香港大学的马克·贝磊(后任联合会主席)更是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的好朋友,经常来往于香港和内地之间。时任联合会主席的李荣安教授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其他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者也都与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有频繁的交往。
1996年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在日本成立,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是发起单位之一,我参加了该会的筹备工作和第一次年会。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在会上决定第二次亚洲比较教育年会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由中国比较教育学会主办。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办了这次以“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大会。这实际上是一次世界比较教育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各国比较教育专家有200余人,包括来自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伊朗等亚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专家70余人。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比较教育学者(20余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未能在我国举办第九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遗憾。
我作为一名比较教育的老兵,回顾几十年来的历程,感慨万千。比较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发展壮大。现在全国已有博士授权点24个,硕士授权点数十个,2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出版了无数专著。但是瞻望未来,比较教育的发展仍需我们努力。创业维艰,发展创新更难,年青一代比较教育学者任重道远。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5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5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5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14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108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