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所谓新兴,有几种含义。一是指它产生的年代还不长。若从1817年法国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一书算起,至今才180年的历史。二是指它还不够成熟。比较教育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教育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领域。三是指它正在发展中。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比较教育仅仅在西方国家中流行的话,那么70年代以后,它在发展中国家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而且方兴未艾。
比较教育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是与世界形势的发展分不开的。20世纪是风云变幻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民主势力战胜强权势力和法西斯主义告终;殖民主义的灭亡是20世纪人类最突出的贡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空前提高,带来了战后国际经济的繁荣。世界教育在这五洲激**的20世纪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国际交流频繁,教育已经不是一国一地域的事业,而是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许多问题需要共同讨论。这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客观基础。
但是,比较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西方比较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热闹了一时,近些年来不太景气。发展中国家虽对比较教育兴趣犹浓,但似乎尚未找到一条科学研究的道路,成果还不能算太丰硕。比较教育可以说步履维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比较教育还缺乏一套科学方法,还难以从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得到科学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这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教育的可变因素太多,难以简单地将各国教育加以类比。其次,比较教育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人们并不觉得它有那么重要。比较教育历来探讨别国的教育多,研究本国的教育少。虽然著名比较教育学者康德尔说过:“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意味着对自己教育思想的一次检讨和挑战,因而也是对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的一次比较清楚的分析。”但是,提供比较教育研究资金的决策部门,总是希望比较教育为它们提供教育改革的现成方案。最后,资金短缺是近些年来比较教育研究不景气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萧条的阴云时时笼罩着许多发达国家的上空,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障碍,对于教育研究,特别是比较教育的研究,尤其难以照顾到。正如霍尔姆斯(又译“霍姆斯”)生前所说:“经费正在被压缩,因此,我认为比较教育不会像从前曾有过的那样得到更多的资助。”
虽然比较教育研究近些年来遇到了某些困难,但是比较教育学者并未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
比较教育的理论研究虽然发展缓慢,但比较教育的研究确实在许多领域内展开。许多教育社会学者、教育经济学者、教育人类学者、教育心理学者都在进行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如霍尔姆斯所说:“许多教育社会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行政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引入了比较成分,在他们各自领域进行研究工作,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比较教育学者。”近些年来,比较教育已经发展到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两个领域。国际教育研究的是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但我认为还应包括从国际的观点来研究当代的教育问题,因而就出现了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的研究。此类教育研究不是其他教育分支学科所能包含的,需要比较教育学科来承担。发展教育研究的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个领域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的比较教育学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虽然20世纪初有一批学者介绍西方的比较教育并开始比较教育研究,但后来中断了几十年,真正开始则在70年代末,也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比较教育研究开辟了道路,使它得到迅速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国比较教育走过了介绍、描述比较和借鉴的阶段,现在也正像世界比较教育一样,向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的领域发展。
当前,世界正在向21世纪迈进,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但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在21世纪,人才是决定的因素,谁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谁就能够战胜对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实行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经济竞争的人才。比较教育工作者密切注视着这些改革。发展问题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发展离不开教育,如果教育得不到发展,经济就难以起飞。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困于资金不足,再加上人口暴增,使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它们的出路何在?这也是比较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上遇到发展中国家同样的困难。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济腾飞已经开始。中国在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教育将如何发展?发达国家有什么经验值得吸取?中国教育如何跟上世界发展形势?这是我国比较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本丛书的编写是对我国比较教育十多年来研究的一次检阅。虽然近些年来陆续出版了许多有水平的专著,但本丛书将从新的视角来讨论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必将给读者带来比较教育面貌一新的感觉。参加本丛书编著的,除了一些在比较教育界享有盛誉的老专家,如王承绪教授、杨汉清教授、吴文侃教授等外,大多是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许多人在国外留学多年,不少作者是国内外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他们知识面广,视野宽,观点新,掌握最新的资料。我相信本丛书的出版会给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带来新的生气。当然,也应该说明,本丛书编纂时间比较紧,许多作者手头都有许多课题,难免不能专心于一部著作。特别是本人,虽据主编之位,但审视不周,故错误与不足之处恐不会少,尚希读者指正。
[1] 原载“比较教育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