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是不是只进行技术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就可以了?要不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何进行人文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科技高度发达时代尤其要提高人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化素养,这是任何学校都需要加强的,特别是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不能迷信技术。科学技术固然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浪费、道德的滑坡。因此,需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以消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其实,人文精神中也包含着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中也应包含人文精神。人的素质包含许多方面(生理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就人文素质来讲,我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然,认识到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二是正确对待社会。人是社会的一员,人对社会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三是正确对待他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他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因此,每一个人需要学会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即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这是最不容易做到但却是最重要的。许多学生有心理障碍,就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有的人遇到了挫折就气馁,就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绝路;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荣誉,获得了荣誉、有了地位就忘乎所以,结果因此而犯错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个正确对待”,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高尚的人,学校中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这“四个正确对待”。
三、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技术服务中渗透对人的关怀
职业技术院校要加强人文教育,怎样进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现在都在提倡通识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谓通识教育,就是每个学生,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接受的那种教育。哈佛大学在1945年提出、1978年修订的普通教育方案,提出5个领域。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在他的《美国的大学教育》中提出7个领域,综合起来,即语文、文化艺术、历史、哲学、伦理、自然、自我认识。职业技术院校中也需要加强通识教育。但是因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制较短,就不能更多地设立通识教育的课程,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如在语言文化、历史、伦理等领域开设一些精要的课程。
二是在专业教育中,也即在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科学教育在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科学教育重点是传授科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科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科学、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价值观。所以,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英国出现了一门新的课程——STS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即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美国有些专家甚至把STS课程称为新的公民课,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的。STS课程后来传遍了全世界。根据这个新理念,职业技术院校中的专业教育应该重视STS的理念,即让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1] 原载《南方日报》,2005年2月2日。本文是作者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