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进展(1 /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不仅在数量上得到空前发展,而且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总结近20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努力探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举措。许多地方努力贯彻2004年中央连续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多种活动。许多地方政府明令禁止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各种不必要的测验和假期补课等,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的实验有了扩展和深入;新的实验研究,如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主体性实验研究等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许多地方和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教师典型。

再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普遍推行。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吸收世界教育的新经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在课程目标上,在重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招生考试制度逐步改革和完善。考试是指挥棒,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最公平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别的方式可以代替,但考试的方式、内容需要改革和完善。近些年来,中考改革试点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展开。它改变了过去用百分制的方式单一呈现考试结果的做法,采取以等级制方式呈现学生考试成绩,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成长记录纳入评价范围,把日常评价与毕业考试评价结合起来。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在不断改革考试内容、科目等基础上,又在16个省份进行了自主命题的改革,在高校进行了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的试点,逐步达到高校招生考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这些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