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是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是远离祖国,都忘不了这种传统。它像我们祖先的血液一样,流动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只要一提到中华民族,每个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情绪激扬。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如下。
第一,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
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的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会主义的,二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有特色。
第二,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带来了许多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
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选择先进的、优秀的精华,例如,它们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取精神等。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美德。
第三,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人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选择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编纂成册,让青少年广为传诵,并指导他们努力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汇编出版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丛书》,很有意义。选择经典古籍中适合青少年阅读、并具有时代生命力的内容,让青少年阅读背诵,会让他们受用一辈子。有些内容可能一时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他就会懂得其中深奥的道理。我小时候也读过一点“四书五经”,如小时候背《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才理解它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时候读《论语》时背诵的,现在成为我的座右铭。
[1]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