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活[1](1 / 1)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毛泽东同志对于教育工作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宝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论述了教育同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和方针、党对教育的领导和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知识分子问题等。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只想就其中一点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此来寄托对我们的伟大的革命导师的缅怀。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对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也是最精辟的思想就是要把书读活。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过许多文章,发表过许多指示和谈话,凡是涉及教育问题的,都要讲到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主张青年一代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要有所偏废;主张学得生动,学得主动;主张教学采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主张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气、有能力、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毛泽东同志总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和情况,提出对学习的要求。早在红军年代他就对干部教育提出十大教授法,第一条就是“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提到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干部班要用讨论式”等,这些都是为了把书读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把整顿学风放在重要位置,毛泽东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三篇著名文章。文章提出,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学习要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要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党八股。他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这就是要把书读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特别关心教育工作,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也总是根据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看到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压迫,青年学生体质虚弱,患病的众多,他因此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口号,曾经两次写信给当时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先生,提醒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1957年,当青年学生中有忽视政治的倾向时,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青年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他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及时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又红又专。他一方面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他再一次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锻炼。虽然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教育也走向片面,但毛泽东同志总的教育思想是要求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学校工作盲目追求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改革教育方法。最突出的是1964年他给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的一封信的指示:“现在学校里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在以后的多次谈话中,他都批评当时教育工作中呆读死记、脱离实际的缺点。虽然有些话是极而言之,说得过头,但其中心思想是要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观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把书读活,读书是为了应用,要做书的主人,不要做书的奴隶,读书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把书读死,还是把书读活,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问题,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问题,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

把书读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社会主义教育不同于封建主义教育,封建主义教育是培养照章办事的官吏,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而不是培养因循守旧、只懂书本知识的照章办事的官吏。社会主义是人类崭新的事业,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而不是抱残守缺、没有抱负、碌碌无为的庸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更需要视野开阔、有竞争意识、敢想敢干、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这种人才靠读死书是培养不出来的。

把书读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据有关方面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有500万篇,登记的发明专利有30万件。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但是要把最基本的、最先进的知识教给他们,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只会死读书,即使他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要求一个人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要善于动脑筋,有创造能力,善于不断探索,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

把书读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这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发展能力的大好时期。如果让青少年埋头读死书,就会压抑他们才能的发展,必然会像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读成书呆子,越读越蠢。只有让他们把书读活,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才能的发展。

怎样才能把书读活呢?

首先,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有时间把自己读的书到实际中去对照、去应用,从而培养独立钻研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许多学校在开展“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最后,最根本的是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为了升学的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读书、背书,而是要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中战胜自己的对手,为祖国争得荣誉,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财富,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一代新人。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当我今天提笔的时候,正是毛泽东同志逝世17周年纪念日,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无比思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感到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时刻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研究的方法不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一句一句来理解,而是研究他的论述的历史背景,研究其精神实质,研究它在当时的意义和今天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也需要把毛泽东同志的书读活。这也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

[1] 原载《北京教育》,199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