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导我国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特别是为现代化生产培养有文化科学知识的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现代大工业生产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使生产主要不是靠体力,而是要依靠智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直接生产力,是靠人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是人的智力同自然和技术互相影响的结果。
要使人在生产中发挥智力的作用,就要强**育的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不能一生下来就成为现实的劳动力,要把自然的人变成具有生产能力的劳动力,只有通过教育。马克思说过:“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条件下,这种教育和训练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质量就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要发挥现有潜力,由劳动密集型转向集约化经营,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就必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是被人们共识的真理。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靠科学知识的继承、积累和创造来实现的,而这种积累和继承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的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现代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大多是在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里创造出来的。所以,教育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上具有三方面的职能,即传授和传播科技知识的职能、创造新的科技知识的职能和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职能。
第三,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科学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劳动者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自觉纪律与法制观念,才能有秩序地、高效率地投入物质文明建设中,而这些品质的形成就要通过教育。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他又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邓小平同志在这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现代大工业生产则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反复强调过这个观点。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使人从直接支配工具和工作机转为主要负责控制机器,并更多地从事程序设计和组织整个生产过程,人在生产中使用体力劳动的比重在减少,使用脑力劳动的比重在增加。这种变化,就向教育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给生产者授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使他们通晓现代生产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要求教育紧密地与生产部门相联系,了解现代生产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大工业生产的要求,是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改造社会,培养革命新人的强有力手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脑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的唯一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还能使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学有所用,学用一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新人。
如何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上述讲话中还具体地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教育事业的计划要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应该考虑到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他还指出:“生产劳动、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怎样组织得更有计划,使之更符合于经济计划和教育计划的需要,应该加以深入研究。”这些指示,是我们办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做法。
对中小学来讲,主要是加强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特别要加强科技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各类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要把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要和企业相联系,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高等学校更要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开发性研究,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199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