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各位领导、来宾、朋友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惊动了这么多领导,特别是教育部领导和高龄的前辈潘懋元教授、黄济教授等,我心里感到很不安。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赞美之词,其实名不符实,很不敢当。我一直不同意搞这次活动,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同时真正做教师也没有60年,中间有几年在师大和苏联学习,“**”中又耽误了好几年,真正从教不到50年。我在1948年中学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公立大学,是一名落榜生,为了生计,就去当小学教师,从而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第二年就报考了师范大学。我这样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后来又被派到苏联去留学,能够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首先要感谢党的培养。党教育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其次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对我的培养,为我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时间虽然不长,只有两年,但受到许多大师的教育。当时侯外庐先生为我们讲社会发展史、胡明先生讲政治经济学、邱椿先生讲教育史、董渭川先生讲教育方针、林砺儒先生讲中等教育等。他们的道德文章,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我,又扶植了我。我常常说,许多同志比我的学问大、能力强,但是他们在外地,不在北京师范大学,没有我这样优越的条件。1979年中国教育学会成立,我是理事会中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不是因为我有学问,而是因为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系主任;1987年中国教育学会选我为副会长,不是因为我学术上有什么成就,而是因为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校长;今天我是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也是因为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代表。我这一生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培育出来的,沾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光。今天这个庆祝会,我把它看作是对北京师范大学我们同龄的一代老师的庆祝。因此,我要感谢党的培养,感谢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栽培。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他们把我推到第一线,是他们的帮助和扶持使我有所进步。说实话,许多老师学问比我好,能力比我强,但他们把我推到第一线,并给了我许多荣誉,我要感谢他们。
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催促我不断学习,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我的成就感就产生于他们的进步和成就,我为他们的进步和成就感到自豪。
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惭愧。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我没有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创新和建树。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从教60年,要说做了一些工作的话,也就是在这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做了一点工作。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才从“臭老九”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正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我们才得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一连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同志问我“你怎么有这么多文章”。我说:“过去想说的话不敢说,无处说,现在都想把它说出来。”所以说,改革开放为我国学术繁荣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现在我们的教育理论还远远落后于实践。最近因为参加制定中国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调研工作,我走了一些地方,看了不少资料,一方面感到这些年来教育发展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又感到从全国范围来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艰苦的努力。教育实践中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愿意跟随年轻的学者们继续学习,努力工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
再一次谢谢大家!
2008年10月11日